约2470字。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并做积累。
2、反复诵读,欣赏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结合背景,体会作者悠闲、
超逸的心境。
3、领略文中月色的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揣摩作者在文
中所寄托的复杂微妙的心境。
教学重点: 体会文中写景语言诗情画意的情境。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 诵读法、问题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朗诵材料 课件ppt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好,曾经有那么一句诗让我们震撼不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千古绝唱每当我们思念亲人之时,反复吟唱时,我们苦闷的情怀暂时就明亮起来了。苏轼的情怀总能让我们在落寞之时得到安慰,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另外一篇文章,再次走进苏轼的世界,或许我们又能收获一种意外的惊喜。
二、 作者简介与背景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眉州(即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出为杭州通判。元丰二年(1079年),又因“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此文就是作者被贬黄州时写的一篇文章。
三、预习检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解( )衣 藻荇( )( )遂( )至
寝( ) 柏( )
2、学生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3、检查学生对古文字词情况,重点点出几个重要的句子。
月色入户 ( )
欣然起行 ( )
念无与乐者 ( )
遂至承天寺 ( )
相与步于中庭 ( )( )
庭下积水空明 ( )
水中藻荇交横 ( )
盖竹柏影也 (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 )( )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翻译: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澄澈清明,水中的藻荇之类的水
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