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0140字。
  文言文阅读精准训练
  精准训练一 理解文意,借助标志,答好实词、虚词题
  练前提示 实词解释题、虚词辨析题一直是浙江卷的保留题目。关于其题型特点和答题方法,考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技巧,这里主要从考场角度加以提示。
  1.对于实词解释题,要善于依据实词解释的错误标志来判断:①直接拿加点字组词;②词义与现代汉语相同;③代入原句翻译读不通或有矛盾之处;④代入原句发现词性有问题。利用这些错误标志,可以快速判断解释有误的选项。另外,特别生僻的词或词义往往是正确解释。
  2.对于虚词辨析题,首先要重点掌握六个一级高频虚词:以、之、其、而、为、于。其次要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的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两浙观风诗》者,浙之士大夫为佥宪陈公而作也。古者天子巡狩而至诸侯之国,则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王者之巡狩,不独陈诗观风而已。盖所以布王政而兴治功,其事亦大矣哉!陈公起家名进士,自秋官郎擢佥浙皋[注],执操纵予夺生死荣辱之柄,而代天子观风于一方,其亦荣且重哉!吁,亦难矣!公之始至吾浙,适岁之旱,民不聊生。饥者仰而待哺,悬者呼而望解;病者呻,郁者怨;……赖公之才,明知神武,不震不激,抚柔摩剔,以克有济。期月之间,而饥者饱,悬者解,呻者歌,怨者乐,不平者中;……以公之才器,天子其能久容于外乎?(节选自王阳明《两浙观风诗》序,有删改)
  注 皋:古代主管一省司法的官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盖所以布王政而兴治功    布:宣告,实施
  B.执操纵予夺生死荣辱之柄 柄:权力
  C.悬者呼而望解 悬者:受困的人
  D.赖公之才,明知神武 明:清楚
  答案 D
  解析 明:英明。
  精准训练二 借助语境,巧用标志,答好断句题
  练前提示 浙江卷断句题近年来大都选选文中的一段文字来断,内容有很强的议论性,看似很难,实则不难。在顾及上下文语境(很多时候与上下文语境关联不大)的前提下,一定要结合内部大意,分清人物、人名是前一句的宾语,还是后一句的主语。像“也”“矣”“哉”这些句末标志词后面一定要断开,名词、形容词一般不能单独断句。对仗、排比的句子,句式一致,同位置词性基本相同,是很好的提示。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夫君之使臣与臣之事君者何?大公至正之道而已矣。大公至正之道非灭人言以掩己过取小亮以私其君此其不可者也又有甚不可者夫以谏诤为当掩是以谏诤为非美也则后世谁复当谏诤乎?况前代之君有纳谏之美,而后世不见,则非惟失一时之公,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代无谏诤之事,是启其怠且忌矣。太宗末年,群下既知此意而不言,渐不知天下之得失。(有删改)
  答案 大公至正之道/非灭人言以掩己过/取小亮以私其君/此其不可者也/又有甚不可者/夫以谏诤为当掩/是以谏诤为非美也/则后世谁复当谏诤乎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文言文阅读——单文精练
  单文精练一 梓人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梓人传
  [唐]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①、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②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③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文言文阅读——群文通练
  群文通练一 苏轼史论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论子胥种蠡①
  [宋]苏轼
  越既灭吴,范蠡以为句践②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逸乐,乃以其私徒属浮海而行,至于齐。以书遗大夫种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子可以去矣!”
  苏子曰:范蠡知相其君而已,以吾相蠡,蠡亦鸟喙也。夫好货,天下之贱士也,以蠡之贤,岂聚敛积财者?何至耕于海滨,父子力作以营千金屡散而复积此何为者哉岂非才有余而道不足故功成名遂身退而心终不能自放者乎?使句践有大度,能始终用蠡,蠡亦非清净无为而老于越者也,故曰“蠡亦鸟喙也”。鲁仲连既退秦军,平原君欲封连,以千金为寿。笑曰:“所贵于天下士者,为人排难解纷而无所取也。即有取,是商贾之事,连不忍为也。”遂去,终身不复见,逃隐于海上。曰:“吾与其富贵而诎于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使范蠡之去如鲁连,则去圣人不远矣。
  呜呼!春秋以来,用舍进退未有如蠡之全者,而不足于此,吾以是累叹而深悲焉。子胥、种、蠡皆人杰,而扬雄,曲士也,欲以区区之学疵瑕此三人者:以三谏不去、鞭尸、籍馆为子胥之罪,以不强谏句践而栖之会稽为种、蠡之过。雄闻古有三谏当去之说,即欲以律天下士,岂不陋哉!三谏而去,为人臣交浅者言也,如宫之奇、泄冶③乃可耳,至如子胥,吴之宗臣,与国存亡者也,去将安往哉?百谏不听,继之以死可也。孔子去鲁,未尝一谏,又安用三?父不受诛④,子复雠,礼也。生则斩首,死则鞭尸,发其至痛,无所择也。是以昔之君子皆哀而恕之,雄独非人子乎?至于籍馆,阖闾与群臣之罪,非子胥意也。句践困于会稽,乃能用二子,若先战而强谏以死之,则雄又当以子胥之罪罪之矣。此皆儿童之见,无足论者,不忍三子之见诬,故为之言。(选自《东坡志林论古》)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