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小题,约9160字。

  武汉市硚口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一、(共3小题,9分)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孔子伫立于尼山脚下,望着滚滚辽河,     ,禁不住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于      的流水绿波之中发现了深奥的道理。后来庄子在《庄子??知北游》中也发出了类似的      ,以“人生天地间,如白驹之过隙,忽忽而过”形容时间      得非常快,这也是“白驹过隙”的来历。
  A.触目惊心    司空见惯    感叹    流失         B.触景生情    司空见惯    感叹    流逝
  C.触目惊心    习以为常    感悟    流失         D.触景生情    习以为常    感悟    流逝
  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每个人都需要社会认同感,但自信的人认同感源于内部,讨好者的认同感源于外部。
  B.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2日公布了2019年度国际生命科学研究奖获奖名单。
  C.初三期中考试即将到来,心理专家提醒广大考生,考试成绩的高低与考前的睡眠状况有很大的关系。
  D.当初熊猫直播之所以破产,是因为当其他公司都在全力以赴的时候,唯有熊猫直播,一路佛系造成的。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古诗文与互联网居于时间轴的两端,千百年前的古诗文,凝结着中华文化的精髓;飞速发展的互联网,赋予了新时代勃勃生机。
  B.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不然怎么联系群众呢?
  C.真正住在屋檐下的人,才能深切体会房顶漏雨的危害;深入民间社会的人,才能切身察知政令出现的问题。
  D.欧阳夏丹说:中国惊艳背后的中国经验,有一股笃定,也有一股淡定。还是毛主席那句诗词: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二、(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一条路走到黑的家伙
  ⑴打开文学史,也许会发现,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一些作家一生都在书写一个大的主题。当然某个阶段会有一些旁逸斜出,但大体上还是一直向前的。比如托尔斯泰、鲁迅或李白、杜甫,再比如当代的马尔克斯和索尔贝娄——他们笔下的人物和故事,以及故事的背景,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固定化了。
  ⑵打开索尔??贝娄的书,发现他永远在写一个犹太知识分子:穷困潦倒,面对诉讼、黑人的逼迫,面临着黑手党和离婚等问题。有时候我们会有些不满足,会想怎么又是犹太人?怎么又是这一类故事?但是作家特别自信,也特别有力量,所以他们才敢一直这样写下去。这个难度很大。
  ⑶一个画家可以无数次画一朵梅花,画几只虾、几匹马,画得再多、再重复,不但不被诟病,反而会获得赞美,他会因此被称作画梅、画虾的大师,画马的大师。但作家不行。作家在写作对象以及其他方面的重复,一定会被指摘。所以从事文学创作,路会越走越窄。这次成功地写出一种人物,下次就得绕开,而且还得绕得很远;写出一种思想,以后离这种思想得远一点;采用一种结构,以后离这种结构方法也要有点距离。
  ⑷但正因为如此,文学对整个文化传承和文化积累,才具有最重要的意义,思想和文化艺术的含量也最高。所以说文学是文化的核心部分,是文化结构的核心。
  ⑸文学之所以具有这种崇高的地位,是因为它具备极端的发现和创造的属性。这种创造形式逼迫创造者不断地走向深处和高处,直到最后抵达。
  ⑹可是那些大作家一生诠释的却几乎是同一个主题,表现的是同一个生活领域。因为这些作家有更大的野心,有特别的自信和能力。只有一般的作家才不停地变换,从主题到人物,再到故事。他缺乏持久的探索力和创造力,没有走向纵深的坚韧的开掘力,所以只能更多地求助于外部色彩的变化。
  ⑺杰出的作家面临着更大的风险,但是他们都挺住了,胜利了。他们作品的细节让人感觉似曾相识,人物或场景似乎在某些时候闪现过——如果耐心地读下去,又会发现探索的重心已经转移了。不同的作品汇合起来,形成了一条浩浩荡荡的河流。他们不断地拓展这条河流的宽度和深度。
  ⑻托尔斯泰也许一生都在写“托尔斯泰主义”,所谓的勿以暴抗恶。马尔克斯一辈子在写孤独和魔幻。福克纳总是写那个庄园,白人、黑人以及土地的故事。他们一生的主题是贯穿始终的,描述的生活领域也是相对稳定的。可是这非但说明不了他们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萎缩,反而表明了他们更加强大,更有自信。事实上只有他们才能够这样做。
  ⑼他们不需要外部色彩的装饰,不需要变来变去的机灵。他们走在一条大路上。
  ⑽当然,重复是可怕的,不仅是情节的重复,还有语言的陈旧、思想的停滞、意境的狭窄。故事倒是容易出新,描写领域也容易挪移,但是对于艺术和思想的开掘,对于人性经验的延伸,往前走一寸都是困难的。
  ⑾杰出的作家在这些根本的方面是日益精进的,在一些领域、一些方面持续追究、寻根问底——只有不会阅读的人才会说他们重复,不知道这种“重复”,恰恰是最困难的。
  (文/张炜,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词句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旁逸斜出”是指作品的主题相对于以前有些变化。
  B.第①段“固定化”是指作品的主题内容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