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20高考语文二轮组合升级练5-8(4份)
2020高考语文二轮组合升级练(七) 文学类文本阅读+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立意+Word版含解析.doc
2020高考语文二轮组合升级练(八) 文言文阅读+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立意+Word版含解析.doc
2020高考语文二轮组合升级练(六) 实用类文本阅读+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立意+Word版含解析.doc
2020高考语文二轮组合升级练(五) 论述类文本阅读+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立意+Word版含解析.doc

  组合升级练(五) 论述类文本阅读+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立意
  (分值:53分 时间:50分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宋代历史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一段特别的记忆。随着不同时期研究方法和观察视角的不同,人们对宋代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
  ②元朝对宋的盖棺之论主要有两点,一是对程朱理学高度肯定,这与元统治者将朱熹学说定为“国是”一脉相承。其二,元朝史臣在论宋代“其有弊”时指出,“大概声容盛而武备衰,论建多而成效少”。这两个方面大致也影响了明清的认识。
  ③明朝统治者特别强调对宋朝历史文化的认同和继承。重修《宋史》和重视研究宋史成为明代史学的一大特色。有明一代先后产生了123种宋史著述,现存62种。明人对宋文、宋诗、宋词、宋画的褒扬和批评,更是奠定了宋代文学艺术与汉唐并峙的地位。
  ④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中西学者均将宋代历史指向中国近世的开端。1922年,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发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系统阐述了宋朝是中国近世开端的假说。内藤的假说是建立在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历史分期方法基础之上的。而中国学者提出中国近世的文化主流源头起自宋,与日本学界有本质的不同,主要是从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来看。王国维说:“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近世学术,多发端于宋人。”最有代表性的是陈寅恪对赵宋文化的高度褒扬:“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⑤那么宋朝“积贫积弱”的帽子从何而来?其实,早在南宋后期,有识之士就说“民穷”“财匮”“兵弱”是当时的三大弊政,元明清人一致认为宋朝“武备不振”和“积弱”。20世纪50年代末漆侠先生在《王安石变法》一书中用“积贫积弱”来概括宋神宗实施变法的主要社会原因,1962年邓广铭先生将这一概括引入《中国史纲要》宋代历史部分的书写,遂使“积贫积弱”成为20世纪后半叶评价宋代历史的代名词。
  ⑥到底应该如何看待“积贫积弱”说呢?根据目前的研究,“积贫”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更正。从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的角度而言,宋仁宗朝形成的“财匮”延续到南宋,地方财政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窘境,“财匮”之说是有充分根据的。而从“民穷”的角度来说,宋代社会最底层的人民,与魏晋隋唐相比,不论是法律身份地位、迁徙自由以及谋生手段,都有较大的改善和提高,加之宋朝的社会救济制度不仅汉唐难以企及,元明清也没有超过,而宋代大中城市里五万贯家财的富户人数众多,所以要辩证地看待宋朝的“积贫”。
  ⑦过去对宋朝积弱的认识有两层含义:一是国势弱,二是军事能力弱。对于后者虽有争论,但对于前者,大多数研究者都不能认同,因为宋朝的经济、科技整体发展水平远不是辽、西夏、金、元所能比拟。
  ⑧进入21世纪,国际上开始重新认识明清以来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这也使得国内学者把宋代置于当时的世界历史背景下给予新的评价。目前,宋代经济革命说、宋代是中国近世的开端、宋代是中国古代的文艺复兴时期等观点散见于各类宋史论著。可以预见的是,宋代历史的形象仍将处于不断变化中,这也是宋代历史的魅力。
  (李华瑞《对宋朝历史为何有多样解读》,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们对宋代的认知有变化,是因为不同时期的研究方法和观察视角有差异。
  B.明朝统治者对宋代文化的认同和继承奠定了宋代文学艺术与汉唐并峙的地位。
  C.中国学者和日本学者内藤湖南都认为宋朝是中国近世的开端,但研究方法有本质区别。
  D.元人对宋代“武备衰弱”“空言多实效少”的认识和评价影响了明清两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逐层深入,从多层面探究了宋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力求客观公正。
  B.文章第④段通过例证、引证、对比论证等方法论证了宋代是中国近代文化主流的源头。
  C.文章从“积贫”“积弱”两个层面来评价宋朝“积贫积弱”这一说法。
  D.《中国史纲要》引入漆侠先生“积贫积弱”一词概括评价宋代历史,影响深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需要结合宋代当时的世界历史背景给予宋代新的评价。
  B.研究认为,宋朝富户众多,最底层人们的生活也更有保障,“积贫”说没有依据。
  C.随着各种宋史论著的问世,宋代历史的形象还将持续不断地发生变化。
  D.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宋朝的经济、科技整体发展水平远超辽、金、元,国势并不衰弱。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4~5题。
  平 山 堂①
  王安石
  城北横冈走翠虬,一堂高视两三州。
  淮岑日对朱栏出,江岫云齐碧瓦浮。
  墟落耕桑公恺悌②,杯觞谈笑客风流。
  ……
  组合升级练(八) 文言文阅读+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立意
  (分值:63分 时间:70分钟)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苏颋,字廷硕,弱敏悟,一览至千言,辄覆诵。第进士,调乌程尉。武后封嵩高,举贤良方正异等,除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吏部侍郎马载曰:“古称一日千里,苏生是已。”再迁监察御史。长安中,诏覆来俊臣等冤狱,颋验发其诬,多从洗宥。迁给事中、修文馆学士,拜中书舍人。玄宗平内难,书诏填委,独颋在太极后阁,口所占授,功状百绪,轻重无所差。书史白曰:“丐公徐之,不然,手腕脱矣。”中书令李峤曰:“舍人思若涌泉,吾所不及。”迁太常少卿,仍知制诰。遭父丧,起为工部侍郎,辞不拜,终制乃就职。帝问宰相:“有自工部侍郎得中书侍郎乎?”对曰:“陛下任贤惟所命,何资之计?”乃诏以颋为中书侍郎。帝劳曰:“方美官缺,每欲用卿,然宰相议遂无及者,朕为卿恨。陆象先殁,紫微侍郎未尝补,朕思其人无易卿者。”颋顿首谢。开元四年,进同紫微黄门平章事,修国史。与宋璟同当国,璟刚正,多所裁决,颋能推其长。在帝前敷奏璟有未及或少屈颋辄助成之有不会意颋更申璟所执故帝未尝不从二人相得欢甚八年,罢为礼部尚书。俄检校益州大都督长史,按察节度剑南诸州。时蜀彫攰,人流亡,诏颋收剑南山泽盐铁自赡。颋尚简静,重兴力役,即募戌人,输雇直,开井置炉,量入计出,分所赢市谷,以广见粮。时前司马皇甫恂使蜀,檄取库钱市锦半臂、琵琶捍拨、玲珑鞭,颋不肯予,因上言:“遣使衔命,先取不急,非陛下以山泽赡军费意。”或谓颋:“公在远,叵得忤上意。”颋曰:“不然。明主不以私爱夺至公,吾可以远近废忠臣节邪?”从封泰山,诏颂朝觐坛,世咨其文。还,分主十铨事。卒,年五十八。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帝前/敷奏璟有未及/或少屈/颋辄助成之/有不会意/颋更申璟所执/故帝未尝不从/二人相得欢甚/
  B.在帝前敷奏/璟有未及/或少屈/颋辄助成之/有不会意/颋更申璟所执/故帝未尝不从二人/相得欢甚/
  C.在帝前敷奏/璟有未及/或少屈/颋辄助成之/有不会意/颋更申璟所执/故帝未尝不从/二人相得欢甚/
  D.在帝前/敷奏璟有未及/或少屈/颋辄助成之/有不会意/颋更申璟所执/故帝未尝不从二人/相得欢甚/
  答案C
  解析“在帝前”是状语,应修饰动词,且“璟有未及”句意完整,可知应在“敷奏”后断开,由此排除A、D两项。根据前面语境可知“二人相得欢甚”句意完整,由此可排除B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贤良方正是古代选官取士的科目之一,由王公大臣举荐,依品德高下授以官职。
  B.中书舍人属中书省,是天子近侍之臣,唐时掌管诏令,参与机密,决断政务。
  C.颂是以颂扬为宗旨的一种文体,苏颋跟随皇帝祭祀泰山,奉诏撰写《朝觐坛颂》。
  D.铨事是一种选官制度,量才授官,选拔官吏,苏颋晚年曾分管十科选官事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