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540个字。
藤野先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线索。把握藤野先生的形象特点。学习抓住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2.能力目标:归纳人物典型事例,概括人物思想品质。品读语言,通过探究法、品读法、拓展法等体会本文的思想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学习鲁迅先生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运用典型事例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明、暗两条线索的结合使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古之学者必有师。”“学必求良师益友。”
关于老师,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深情回忆了两位恩师,一位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他虽然施行的是封建私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另一位则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老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如何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学习《藤野先生》一文。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的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他的作品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
2.背景资料
《藤野先生》这篇散文,于1926年10月12日写于厦门大学。它主要记叙了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学习与思想经历,重点回忆了与这段经历有重要关系的藤野先生。
1902年3月,22岁的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离别祖国,到日本留学。1904年8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想用医学“救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医,为反压迫、反侵略的斗争出力;还想以医学作为宣传新思想的工具,启发人们社会改革的信仰,达到改造国家的目的。但是,现实的教育,使他终于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重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于是1906年秋他便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去东京,决定用文艺唤醒人民,使祖国富强起来。鲁迅在仙台医专学习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建立了深挚的情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