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620字。

  《背影》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朱自清《背影》是初中阶段汉语教材中的重点文章之一,更是中考试卷课内阅读部分最重要的一篇文章,故在中考之前学生必须把文章熟记在心,为此,教师会多次讲解本文。
  在复习过程中要抓住以下几点:1、强调文中重点字词;2、揣摩文章朴实而简洁的语言,感悟文字中蕴涵的父子深情;3、仔细研读父亲爬过铁道去买橘子时的“背影”,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4、结合本文指导学生写作;5、联系自己的生活,进一步体会亲情的内涵。
  需求分析: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本班学生除了关心自己,对周围的一切普遍比较冷漠。为此,希望通过本课的教学,对其进行一定的德育渗透,使学生懂得换位思考,让学生明白人在社会中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要关心周围的人、事、物,形成自己良好的交际圈,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有所改变。
  本班有40名学生,均来自边远的农牧区。在学生普通话不会说且听不懂或能听懂部分但说不好的情况下,采用多媒体教学,以直观的视觉冲击,让学生在掌握课文要点。
  实施过程:
  本节课从“情景导入——明确考点——作者简介——字词过关——记忆达标——探究——课外延伸——教师寄语”等方面组织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课件的途径,采用设疑、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生的方式进行教学。
  首先,导入,采用刘和刚的歌曲《父亲》导入,渲染气氛。让学生从歌词中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一句。
  其次,明确考点:作者、体裁、字词、文章内容的相关知识点等。之后按照知识点的罗列顺序逐层复习。
  然后,归纳主旨,课外延伸。让学生和老师一起晒自己的幸福。
  最后,教师寄语,对学生提出期望,教导让学会感恩。
  前期准备:
  1、在充分了解学生复习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中考课内重点文章的考点及学生的络上收集图片素材,制作课件。
  2、整理复习要点,编写教案。
  3、电子白板教室。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抓住人物特征细致描写的方法。
  (2)品味朴实简洁的语言。  
  2、方法与过程:设疑、探究、自主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深切的父爱,懂得感恩(教育学生心存爱意,理解自己的父母,感恩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关心他人。) 
  二、教学重点:
  1、第二次背影,父爱的体现及儿子对父爱的回报。
  2、感受深切的父爱,结合自身感悟自己父亲的爱。
  三、教学难点:文中父爱的体会及主旨的体现 。
  四、课前的准备:1、制作课件;  2、准备多媒体教室。
  五、教学课时的安排:共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伴着优美的音乐,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刚才的歌中有一个熟悉的身影,生活中我们把他叫作“父亲”。也许是因为父亲少了母亲般细腻温情的呵护,生活中他们对我们的爱往往很容易被忽视。“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却只尝三分;生活的苦涩有三分,您却吃了十分。”其实细想想,不是他们没有去爱,而是我们没有细心去感受罢了。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浓浓深情再次走进朱自清的《背影》。
  (二)明确考点:(见课件)
  (三)作者简介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我们初中学过他的散文《匆匆》《春》《背影》。(请学生回答前两篇文章的主题思想)
  (四)检查复习情况:
  (1)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奔 (bēn )奔波     丧  (sāng)丧事
  (bèn )投奔         (sàng )丧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