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四单元课时优案(4份)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四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四单元 课时优案1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Word版含解析.DOC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四单元 课时优案2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 Word版含解析.DOC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四单元 课时优案3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

  第四单元
  课时优案1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什么是“乡愁”?《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说它“深切”,是因为乡愁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像 ① ,不知不觉就会涌上心头——“唯有寒潭菊,独似故园花”; ② ,是因为思念不得,又难以割舍,只有魂牵梦绕,甚至以泪洗面——“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乡愁,包含着对家乡故物、故人的思念。故物、故人,不仅仅是孤零零的物和人, ③ 。故乡的方言土语、风土人情、剪纸年画、民间小调,特别是节日、庆典、歌谣、戏曲,都是游子挥之不去、难以割舍的精神寄托。
  答:①                                    
  ②                                      
  ③                                      
  答案 ①味道一样随处飘散 ②之所以忧伤 ③更是两者结合起来的文化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准话题,从语境的和谐、逻辑的合理、前后的照应等角度分析。①处前有“像”字,表明此处应填写一个比喻句,再结合“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可知应填句子格式为“……一样……”,并且要表达乡愁无处不在的意思,如“味道一样随处飘散”。②处上文引用的诗句表达的是思念故乡的意思,下文“是因为……”表明此处应填“之所以”与其呼应,再结合下文“只有魂牵梦绕,甚至以泪洗面”,可知应填“之所以忧伤”一类的内容。③处上文说“不仅仅是孤零零的物和人”,下文列举了与故乡有关的各种事物,故此处应填“更是两者结合起来的文化”一类的内容。
  2.雪莲中学高一9班某次班会,模仿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的模式举行活动,其中邀请的一位“阅读者”,朗读来自新疆籍演员陈建斌的作品《给那个谁的第一首诗》:
  …………
  八家户我的小村庄/庄稼地已盖满了房/只有月光闪耀着还和从前一样/
  八家户我的小村庄/白瓷砖已贴满了墙/只有雪花飘落着还和从前一样/
  乌鲁木齐/你的名字就是美丽的牧场/
  望着天上下的雪/他比不上我家乡的大/这里的酒也比不上我家乡的烈/
  望着姑娘的眼睛/她比不上我家乡的野/她们有着和我们不一样的倔/
  写到这儿我的泪水流淌/有多少时光已被我淡忘/
  我想着我看着镜子里的我/和我们村的那个谁一样
  请根据这位朗读者朗读的内容,给这次朗读活动提炼一个主题词,并围绕主题词补写一段鲜明、生动的开场白。(80字左右)
  答:                                      
  答案 主题词:怀旧(或故乡、故土、思乡、青春、时光、回忆等均可)
  开场白:怀旧,不是因为那个时代多么好,而是因为那个
  ……
  第四单元 能力测评卷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十五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12月10日发布的《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列出传统村落保护的五大挑战,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过度商业开发、“空心村”现象等。
  有人说,中国人往上数三代,多数来自农村,来自泥土。即使人在城市,也经常会遐想“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恬淡意境。然而现实中,为了保护古村落,却往往不得不与时间赛跑。有的村子年久失修;有的村民翻新住房,拆掉祖屋抹去壁画;有的全村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儿童;有的地方把古村落当“摇钱树”,随意搭建破坏古貌……正如著名作家冯骥才所感叹的那样:“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能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就让这些古村落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见。”
  对于发源于农耕文化的中华文明,村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从《汉书》所言“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的自然萌生,到社会学家林耀华在《金翼》里所言“别忘了把种子埋进土里”的朴素信仰,村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文化属性。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写道:“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这里,“乡土”并不是一个贬义的概念,而是千百年来农业社会发展特点的集大成。即使是今天,城镇化成为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高楼大厦伸向天际之时,也离不开从历史文脉中吸纳地气。因而,保护村落、振兴乡村,就成了追索“从哪里来”的方式,也成为标记“向何处去”的注脚。
  城乡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需要顺势而为、水到渠成。这就意味着保护古村落,不仅要关注建筑风貌上的岁月留痕,更要聚焦村庄中人们的生活质量。贵州黎平铜关侗寨被称为“时光边缘的古村落”,当地侗族人居住的干栏式民居有着700多年历史。然而,在纳入国家保护试点后,有的村民却因木房子容易起火,不愿再建民族特色的木居。这启示我们,保护要见物,更要见人。村民固然是村落保护的第一责任人,但同时也要让他们成为村落保护的受益者。只有传统村落更加宜居,人们在这里生活质量更好,对村落的保护才有更坚实的基础。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城里人”和“村里人”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城镇化的目标所在。对许多一辈子种田劳作的村民来说,村子就是他们的家;对拥挤在钢筋混凝土森林中的人们而言,乡村又何尝不是精神的归宿?村落不可能也不应该一成不变,只是,这样的变化不应是衰败,而应是成长。唯其如此,才能守护好我们的乡愁,留住我们的根。
  (摘编自盛玉雷《守护好乡愁才能留住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生活在城市,会经常遐想乡村的恬淡意境,其重要原因是多数人的根在乡村。
  B.想要解决“从哪里来”“向何处去”的问题,就要在保护村落的同时推进城镇化。
  C.只要村落不断变化成长,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守护我们的乡愁,留住我们的根。
  D.保护古村落,不是要关注实体建筑,而是要关注村民生活,使其成为受益者。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保护村落的同时推进城镇化”错,根据第三段结尾部分内容可知,应“保护村落,振兴乡村”。C项,“只要……就”关系错误,原文为“唯其如此,才能”。D项,“不是……而是”关系错,原文为“不仅要关注建筑风貌上的岁月留痕,更要聚焦村庄中人们的生活质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从现实中古村落锐减现象写起,提出聚焦村民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