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20+4490字。
第二单元
第4课 柳永词两首
课时优案1
1.读准字音
(1)堤沙( ) (2)天堑( ) (3)珠玑( )
(4)罗绮( ) (5)叠 ( ) (6)凝噎( )
(7)暮霭( ) (8)今宵( ) (9)纵有( )
答案 (1)dī (2)qiàn (3)jī (4)qǐ (5)yǎn (6)yē
(7)ǎi (8)xiāo (9)zònɡ
2.古今异义
(1)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古义:
今义:秋收、秋耕和秋播的合称;指秋季的三个月,也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指三年。
(2)都门帐饮无绪
古义:
今义:没有头绪。
(3)便纵有千种风情
古义:
今义:关于风向、风力的情况;人的仪表举止;情怀,意趣;指风土人情;景象,情况。
答案 (1)秋季。(2)没有心思,心情不好。(3)相爱、相思之情。
3.一词多义
(1)去归去凤池夸 念去去,千里烟波 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死肌,杀三虫
(2)胜东南形胜 此时无声胜有声 刑人如恐不胜 沛公不胜杯杓
(3)将异日图将好景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齐师伐我,公将战
(4)相执手相看泪眼 会不相从许 儿已薄禄相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伯乐相马
答案 (1)前往 离开 距离 除去 (2)优越 超过 shēnɡ,尽 shēnɡ,禁得住,受得住 (3)jiānɡ,用在动词后的语气助词 jiānɡ,扶持 jiànɡ,带兵的人,将领 jiānɡ,想要,打算 (4)xiānɡ,相互 xiānɡ,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xiànɡ,面相,容貌 xiànɡ,辅助,帮助 xiànɡ,丞相,宰相 xiànɡ,观察,鉴别
1.整体感知《望海潮》这首词的内容,完善下面的表格。
……
课时优案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柳永在其都市词中,最爱描写汴京的民俗,正月十五的元宵、二月初二的踏青、三月的寒食清明、七月初七的乞巧、九月九日的登高等等, ,这些民俗在其都市风情词中都得到了生动再现。
元宵节始于汉代,到宋代,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使观灯活动鼎盛一时。元宵夜不仅是万民赏灯的佳节,还是少男少女们的追求爱情之夜。在这狂欢的海洋中,青年男女抛开了平日的 ,寻找自由的爱情。柳永在《迎新春》这首词中,不仅描写了元宵节里千门万户的华灯、绵延十里的绛树、 的鼓声等大场面,还特别描写了青年男女的种种“奇遇”。这些美丽的奇遇,让元宵的夜晚“景色浩闹,不觉更阑”。
对传统士大夫而言,( )。所以,在传统士大夫的笔下,记载都市风情的作品寥寥无几。而柳永的都市词第一次出色绘制了城市民俗图卷, 地描摹了那个时代的城市风貌。从这个意义上说,柳永的都市词已经不仅是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而且是其所处时代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具有无可替代的史料价值,堪称词史上的“清明上河图”。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一而足 清规戒律 响彻云霄 淋漓尽致
B.不胜枚举 清规戒律 响遏行云 酣畅淋漓
C.不胜枚举 三纲五常 响遏行云 淋漓尽致
D.不一而足 三纲五常 响彻云霄 酣畅淋漓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①“不一而足”,指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不胜枚举”,指无法一个一个全部列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第一处是说民俗虽然很多,但是可以列举出来,所以应选“不一而足”。②“清规戒律”,指束缚人的死板的规矩和戒律。“三纲五常”,指封建礼教所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标准。范围比“清规戒律”更宽泛。第二处,句中是针对具体场景中的具体行为,与文后“自由”相对的是“清规戒律”,选“清规戒律”更恰当。③“响遏行云”,声音高入云宵,把浮动着的云彩也止住了,形容声音高昂激越。“响彻云霄”,响声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