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060字。
《柳永词两首》的教学主题词:“俗”与“美”
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柳永词两首》包括《望海潮》和《雨霖铃》,可否将两首词合在一起教学呢?实践证明,可以“俗”与“美”为教学主题,进行集约化教学。
《望海潮》可以这样设计:
1、读全词,总体感知:这是一首投赠词,哪两句表达了投赠的用意?虽为投赠词,但它与一般投赠词又有明显的不同,有怎样的不同?
明确:“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这两句显示了投赠用意,意思是他日孙何把杭州美景画下来,带回京城向同僚夸说吧。这是这首词的一个格调不高的结尾,显得有些俗气,有赞扬甚至奉承之嫌。
不过,经过柳永妙手,这首词同样美,表现在景美、城美和人物活动美。具体内容如下:
“景美”表现如下两方面:
一是西湖的柔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湖边上栽着含烟笼雾的杨柳,湖上架着雕饰华丽的桥梁,窗前挂着翠绿色的帷幕)
二是钱塘的壮美:“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江堤旁茂密如云的树木,绕着沙路,汹涌的潮水激起了霜雪般的浪花,钱塘江无边无际实在广大)
“城美”表现在:“参差十万人家”“ 市列珠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前一句写杭州城状貌:房屋高低不齐,住着大约十万户的人家;后两句是杭州繁荣和富庶景象:市场里罗列着珠宝,家家户户穿着罗绮做的衣裳,似乎在比赛着奢侈豪华)
“人物活动美”表现在如下两方面:
一是百姓嬉乐:“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戏钓叟莲娃”( 悠扬的笛声在晴空中飘荡,采菱的歌儿在夜空中回响,钓鱼的老汉、采莲的姑娘面带笑容生活得很愉快)
二是官员游赏:“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成千的马队簇着高大的牙旗,孙何您在醉酒之后,和着箫声和鼓声,欣赏和吟咏美丽的自然风景)
2、具体赏析
柳永是如何写杭州的“美”的?
运用了点染的方法,先“点”后“染”。
诗歌一开篇便三方面来“点”,即概括评点,一是“东南形胜”,二是“三吴都会”,三是“钱塘自古繁华”。然后是“染”,即具体描绘。内容如下:
东南形胜: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这一“染”, 由市内说到郊外,写出了钱塘江岸的柔美和钱塘江潮的壮美)
三吴都会: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又一“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