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850+5150字。

  第四单元第13课 张衡传
  课时优案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并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语言现象。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01游历,游学)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02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遂通五经(□03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贯六艺(□04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05骄傲自大)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06他总是举止稳重,恬淡宁静,不喜欢结交世俗之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07古义是没有去任职),连辟公府不就(□08屡次被公府征召而不前去就任)。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09过度奢侈)。衡乃拟(□10模仿)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11委婉地劝谏)。精思傅会(□12古义是文章的组织、布局、命意、修辞),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1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其才,累(□14屡次)召不应。
  衡善(□15形容词作动词,通晓、擅长)机巧,尤致思(□16用心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17素常)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18古义是特地征召)拜郎中,再(□19两次)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20研究考验)阴阳,妙尽璇玑之正(□21规律,道理),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22总是)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23通“圆”)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24通“樽”),饰(□25装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26大)柱,傍(□27通“旁”,旁边)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28接受)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29拨动)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30古义是激越、传扬,此指清脆响亮),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
  ……
  课时优案2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读《张衡传》,不仅我们应知道他的生平事迹,而且应探寻他的精神世界,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B.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的悠然闲适,苏东坡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潇洒,张衡有“不慕当世”“不好交接俗人”的从容淡泊。
  C.张衡虽然在公元132年创制了地动仪,但他并不能科学地认识地震,驾驭不了当时“天人感应”观念的历史局限。
  D.张衡淡泊功名,不慕当世,埋头科学,但在朝廷仍受到了排挤,甚至被逐出京师,以致不得时常“思图身之事”。
  答案 B
  解析 A项,语序不当,主语一致时“我们”应放在“不仅”前面。C项,搭配不当,可将“驾驭”改为“超越”。D项,否定不当,“不得”应改为“不得不”。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张衡是根据什么原理造出了地动仪?他的研究思路有没有可能完全不同于现代科学的思路?这是至今无法解开的谜。    ?    。    ,    。    。    。
  ①有人认为,除了地动仪的失传,文言文不便于传述科学技术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②恰恰在这四五百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科学技术渐渐落后于欧洲
  ③为什么历史给我们留下了这些也许永远都无法解开的谜呢
  ④中国直至20世纪初的五四运动时期才废文言、兴白话,比欧洲晚了四五百年
  ⑤欧洲在文艺复兴时期废除了“文言”的打丁文,提供语体文
  ⑥这应该不是巧合,它证明了“文言”对近代科学的窒息作用
  A.③①⑤④②⑥  B.②⑥③①⑤④
  C.③①②⑤④⑥  D.③⑤④①②⑥
  答案 A
  解析 通读供排句可知,整段话围绕着文言文对科技造成的不利影响展开。③句是一个问句,这正好和第一个空格后的“?”照应。①句紧接③句解释原因,应排在③句。⑤④②三句是对①的解释,应排在①后。由④中的“比欧洲晚了四五百年”可知,⑤应在④前,②中的“这四五百年”照应④中的“四五百年”,故②在④后。⑥是总结句,“这”指代中国科技落后于欧洲的事实,应为尾句。故正确选项为A项。
  3.像张衡这样品学兼优的人,在中外科学史上不胜枚举,请同学们仿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