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490+15040字。
第一单元基础达标卷
对应学生用书P85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基础知识巩固(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玷辱(diàn) 剜心(wān) 彤云(tónɡ) 央浼(měi)
B.泅水(qiú) 角隅(yú) 歇憩(qì) 睨视(ní)
C.讥诮(qiào) 怂恿(sǒnɡ) 滑稽(jī) 撮合(cuō)
D.娇嗔(chēn) 辗轧(yà) 战栗(lì) 蠕动(rú)
答案 B
解析 “睨”读nì。
2.下列词语的书写有误的一组是(3分)( )
A.消耗 庇佑 朔风 碎琼乱玉
B.祈祷 谗言 辖制 战战兢兢
C.干躁 蚱蜢 抿嘴 呐喊助威
D.盘旋 皱褶 磨蹭 撼天动地
答案 C
解析 躁—燥。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在《水浒》中,至少出现了一二十个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这些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②林冲从一个安分守己的80万禁军教头变成了“强盗”,从温暖的小康之家走上梁山聚义厅,走过了一条艰苦险恶的人生道路。
③学会隐忍,适时低头,不是简单的逆来顺受,任人摆布,而是那些内心充实的无所畏惧者对成就未来的高度自信。
④林冲,是一个路人皆知的英雄人物。作为《水浒》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到底是文艺创作还是确有其人呢?历史学家们对此争论不休。
⑤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举措,我们每个人都应厉行节约,锱铢必较,不浪费一滴水、一粒粮。
⑥微信、二维码、云报纸以及便捷性手持移动终端大众传播功能的拓展,集中指向移动互联时代,将新时代下两会中的“随时、随地、随意”的精髓表现得惟妙惟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答案 D
解析 ①跃然纸上:指活跃地呈现在纸上。形容文学作品叙述描写真实生动。使用正确。②安分守己:指规矩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也比喻保持自身的规矩。使用正确。③逆来顺受:指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理的待遇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使用正确。④路人皆知: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不合语境,根据语境应该用“家喻户晓”。⑤锱铢必较:原形容办事非常认真,一丝不苟,现多形容过于吝啬或气量小。这里贬词褒用。⑥惟妙惟肖:惟,文言语气词,这里有“真”或“特别”的意思;妙,美妙、漂亮;肖,相像、逼真。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传神。使用对象错误,应改为“淋漓尽致”。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围绕林冲的遭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情节的展开张弛有致、波澜起伏,反映了林冲性格思想的变化过程。
……
第一单元能力测评卷
对应学生用书P89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社会治理智能化,就是在网络化和网络空间基础上,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重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的形态,使社会治理层次和水平得到提升,使治理过程更加优化、更加科学、更加智慧。要在促进大数据与社会治理深入融合中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我们就必须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并充分应用好大数据资源。
社会治理内嵌于社会结构之中,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治理的对象、主体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一方面,当前社会治理所服务的对象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具体表现为:社会阶层结构出现新老演化,人口的年龄结构、素质结构和空间分布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专业技能的群体日益扩大,家庭结构呈现规模小型化、类型多样化特征,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跨地区流动已成为常态,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
特别是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的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另一方面,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也从政府单一主体过渡到一个由政府、非政府组织、公众个体等构成的行动者系统。这些变化迫切需要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也为社会治理智能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智能化意味着精准分析、精准治理、精准服务、精准反馈。各类社会治理主体通过获取、传播、管理、分析等手段,将具有海量规模、快速流动等特征的大数据,广泛应用于社会治理领域,更好地服务不同社会群体,将成为政府和社会组织实施智能治理的重要法宝。
长期以来,社会治理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风险的不可控性和难以预见性。现代社会处于信息化和网络化复杂交织的图景之中,与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背景相叠加,使现代社会治理呈现出新特征。总的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是严峻复杂的,表现为短期矛盾和长期矛盾叠加、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并存、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特别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等等。以往,政府对经济、社会进行研究的实证数据,主要源于抽样调查数据、局部碎片数据、片面单一数据,有时甚至纯粹基于理论和经验假设,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模糊性。大数据技术能够通过交叉复现、质量互换、模糊推演等手段有效提升整合各方面数据资讯的能力,使政府决策的基础从少量的“样本数据”转变为海量的“全体数据”,为有效处理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提供新的可能性。
(摘编自杨雅厦《应用大数据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前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复杂交织,使我国现代社会治理呈现出新的特征。
B.以前,政府是社会治理的单一主体;现在,政府只是参与社会治理的众多主体之一。
C.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因为他们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
D.人口的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高学历或高技能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简要地说明了实现社会治理智能化的基础、方法和要达到的目标及其要求。
B.第二段分析了社会结构和社会治理的对象、主体的变化,论述了社会智能化治理的可行性。
C.第四段阐明智能化的精准特点,论述了广泛应用大数据服务社会对智能治理的重要意义。
D.文章最后通过对比论证,论述了大数据技术为社会智能化治理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并充分应用好大数据资源,才能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B.以往,政府对经济、社会进行研究的实证数据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模糊性,这给解决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带来了障碍。
C.目前社会治理还没有达到智能化,是因为现有的网络化和网络空间,不能使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在一起。
D.如果能扭转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的现状,就有可能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复杂的形势有所好转。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