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小题,约7110字。
浦东新区2019学年第一学期初中学业质量监测
初三语文试卷
一、古诗文(40分)
(一)默写(16分)
1.衣带渐宽终不悔, 。(《蝶恋花》/柳永)
2. ,草盛豆苗稀。(《归园田居》/陶渊明)
3.青山绿水, 。(《天净沙??秋》/白朴)
4. ,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李商隐)
5.《醉翁亭记》中的“ ”一句,如今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的意思。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6—9题(12分)
【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上述语段的作者同属于 (朝代),语段甲的体裁是 ,语段乙节选自课文《 》。(3分)
7.上述语段都写到了“月”,下列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语段甲两次“问月”,写出了作者厌恶人间向往仙境的情感
B.语段乙写明月千里,表达了作者赏美景而忘宠辱的酒脱之情。
C.语段具体写“婵娟”“沉璧”,以抒发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D.语段中的“咏月”“绘月”,能引发读者对人生世事的思考。
8.语段乙中“迁客骚人”在“登斯楼”时的心境是 。(2分)
9.说说你对语段甲中画线句的理解。(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①,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②,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至如信,国士③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④;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乃拜信大将,遂成汉业。(选文有删节)
[注]①南郑:刘邦被封为汉王,国都在南郑。②上:指汉王刘邦。不我用:即“不用我”。③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④这句话的意思是:大王只想在汉中称王,就没有韩信的用处。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诸将易得( ) (2)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
11.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韩信几次对萧何说,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B.韩信几次对萧何说,萧何感到他非常奇怪。
C.韩信多次和萧何谈话,萧何认为韩信是奇才。
D.韩信多次和萧何谈话,萧何感到他非常奇怪。
12.在萧何心中,韩信是个怎样的人?(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13.根据选文情节内容,请在下面空格处依次填入一个词。 (3分)
萧何识韩信→萧何□韩信→萧何□韩信→刘邦□韩信
二、现代文(3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18分)
功名与功德
①“功名”一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功业和名声”。纵观古今,人们对待功名的态度各有不同。
②孔子不反对追求功名,讲“见利思义”“富而可求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