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450字。
《鹊桥仙》优质课导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导学目标
1、了解词人秦观和他的创作。
2、赏析《鹊桥仙》词,认识秦观反传统的爱情观。
3、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有关词的知识点以及秦观的有关文学常识。对秦观其人及其词有一定的了解。
思维发展与提升:赏析《鹊桥仙》词,认识秦观反传统的爱情观。
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从词作的“美”入手,挖掘“美”的具体内容以及内涵。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情绪,知人论世,感受词人的“不圆” 与“圆”,获取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和人生体悟。
1.赏析《鹊桥仙》的独特之处。
2.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1、作者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苏门四学士"之一。汉族,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文学家,北宋婉约派词人。
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代表作为《鹊桥仙》、《望海潮》、《满庭芳》等。
2、写作背景简介:
这首词相传是秦观在为官之前,写给邻村一位名为娄琬的姑娘。可能是命运的捉弄,他最终没有和这位青梅竹马的姑娘成亲,却被迫娶了一个自己并不爱的女子。后来他们有短暂的相遇,离别之后的某个七夕,他写下了这首词,寄托对这女子的思念。
3、学生试读,能够做到准确朗读。
4、文本基本解读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注释:
《鹊桥仙》秦观:此调专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事。始见欧阳修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故名。又名《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双调,五十六字,仄韵。
纤云弄巧:是说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
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银汉:银河。迢迢:遥远的样子。暗度:悄悄渡过。
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金风:秋风,秋天在五行中属金。玉露:秋露。这句是说他们七夕相会。
忍顾:怎忍回视。
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语出宋玉《高唐赋》。[2]
译文:
云彩在天空变幻出千百种奇巧的样式,牛郎、织女守候在遥远银河两岸,每年只在七夕的夜晚相会,可这相逢就如同秋风和露水般的交溶,胜过了人间那些日日相守,却不懂珍惜的人间伴侣。
这刻缠绵的情思,像天河里,流了千年的河水,绵绵不绝,这如梦似幻的短暂欢会,却最终还是要结束,牛郎、织女恋恋不舍的各自踏上归去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