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14张,教案约3130字。课件制作较为简洁,重点讲解第三、四自然段,体会作者情感。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文知识,学习《兰亭集序》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快速找出文中情感关键词,以此为线索分析《兰亭集序》的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正确的生死观,明白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重点:了解《兰亭集序》的情感变化原因;了解王羲之的生死观。
教学难点:了解王羲之的生死观
课时:2个课时
教学方法:合作讨论法,问答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省略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一起欣赏了《兰亭集序》的书法作品,我们还走进了王羲之的时代背景,认识了这位著名的书法家。
学习了第一、第二自然段,讲的是在诗人在三月三日,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和好友们在山上修禊,一起聊天喝酒,欣赏美景。所以,诗人的心情是“乐”的,“乐”的缘由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主人和客人同样雅兴。也就是古人常说难得一遇的“四美俱,二难并”。现在我们全班朗读第一、第二自然段,回味王羲之的“乐”。【板书:8 兰亭集序 乐 自然】
二、感知文本内容:
【一】但是,我们都知道,“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随着时间的流逝,良辰已过,美景不再,赏心已无,乐事结束。而诗人心情有怎么样的变化呢?(第三段有,同学们要留心观察)
明确答案:岂不痛哉!【板书:痛】
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到底是怎么从“乐”转变为“痛”的。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