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110字。
《登高》(限时训练)
班级 姓名
【限时检测】A层
一、基础知识
1.选出对上一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诗人以“风急”二字带动全联,然后随着视线的移动依次引出“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一联对仗工整,读来富有节奏感,共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体现了杜甫非凡的艺术功力。
B.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树叶和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也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沉郁悲凉的诗句显示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
C.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至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悲秋”二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悲壮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异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而生出无限的悲愁之绪。
D.颈联中的“万里”“百年”和上联中的“无边”“不尽”遥相呼应,使读者想到诗人的愁苦孤独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诗至此已给客居思乡的一般含义添上了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融入离乡万里、人到暮年的感慨,诗意显得更加深沉。
2.选出对上一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首联起首“风急”二字就以猎猎秋风把读者带入苍凉肃杀的秋景当中,紧接着又以五种典型的深秋景物渲染出一幅秋肃临天下的生动画卷,融合着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感情,惨淡的画面、悲凉的气氛映照出诗人心中的凄凉——“猿啸哀”“鸟飞回”简直就是包括诗人在内的千万个流离失所者的写照。
B.颔联继续描绘秋景,展现出一幅辽阔深远的图景,形、声结合使人觉得气象万千,其用语之精当,其状物之工巧,其气势之恢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这种形象的描写还有力地烘托了诗人当时澎湃的心潮,起伏的思绪,情景交融,令人深思。
C.全诗通篇对仗,熔自然景象、国家灾难和个人情思于一炉,句句写景,景景寓情,语壮境阔,深沉地抒发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壮志未酬的悲怆之情,最能体现杜诗“沉郁顿挫”的诗风。
D.诗中诗人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有对国运衰微、百姓苦难的忧虑,有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无奈,有华年逝去、壮志未酬的伤感,显而易见,他是为了排遣心中的郁闷而抱病登台的,但结果却是倍添伤感。
1.B(“仰望”错误)2.C(“句句写景”错误,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二、古诗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曲江对酒【注】
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春殿转霏微。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注】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758年)春,杜甫当时任职左拾遗,但因忤肃宗而不受重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颔联不仅上下句对仗,而且还有“当句对”,格律严谨。
B.颈联表明诗人因抱负难展,理想落空而整日纵酒,懒于朝参。
C.尾联使用了“沧州”“拂衣”等典故来反映诗人报国无门的苦痛。
D.全诗由写景到对酒述怀,抒写愁绪,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答案]B(“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是诗人的牢骚话,实际是说:“既然人家嫌弃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