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200字。
劝学
《荀子》
教学目标
1、了解荀子论述学习的思想,明确学习要靠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的道理。
2、掌握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活用、古今异议等现象和固定句式。
3、理解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背诵,理解文义
2、掌握重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的用法
3、领会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把握全文的论证结构
教学方法:诵读法、分析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2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大家请看黑板,这个字 是什么字?谁能说一下?那么这几个呢? 、 、 ,对了,是“学习”的“学”。第一个是甲骨文的“学”字,然后是金文和篆体,大家都知道仓颉造字,那么这个字是怎样造出来,又代表什么意思呢?下面我给大家解释一下,从甲骨文看,下面的 表示房屋,上面的 或 表示架在屋顶的木料, 像两手拿木料之形,连起来像两手拿着木料往屋顶上架放的形状,因此“学”的初义可能是指造房,“学习”是由造房引申出来的意义。因为造房是要向别人学习的。既然古代人这么爱“学”,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荀子是如何“劝学”的。
2、介绍《荀子》
学生看课本注①,教师补充。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官祭酒,后为楚兰陵令。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
3、题解
刚才我们讲了“学”的意思,有没有同学说说“劝”又是什么意思呢?
《劝学》是《荀子》第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