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730字。

  《沂水春风》优秀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二选修上)
  教学目标:
  1、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及重点句式。
  2、掌握《论语》中状态形容词的两种类型:叠音词和带形容词词尾
  3、在对文本进行反复朗读体会的基础上进行问题探讨与研习。
  4、感受孔子的教学风格以及师生间平等和谐的气氛
  5、体会四子之志的内涵,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引导学生关注个人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理解孔子复杂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关注个人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理解孔子为何“与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两千多年前,有一位大师和一群鲜活的学生之间产生了一场著名的对话、这场对话成为了一个永远经典的情境,成为了一个让人回味无穷的场景。
  二、关注曾点的志向
  1、有哪几位学生跟老师进行了这场对话?
  子路(由)、冉有(求)、公西华(赤)、曾晢(点)和孔子。
  2、孔子及其弟子就何话题展开对话?——志向【板书】
  ——听教师配乐诵读,用原文回答以下问题
  1、提问:曾点是如何出场的?跟谁的出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明确:“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路:直率鲁莽
  曾点:从容洒脱高雅卓尔不群
  2、提问:曾点的志向是什么?
  明确:“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A、请一学生翻译
  “浴乎沂,风乎舞雩”,课文解释为“在沂水里洗一洗,在舞雩坛上吹吹风”。暮春三月,即使在江南,入水游泳犹冰凉彻骨,怎堪浴后登高吹风?
  【明确】这未必是写实,其中有所譬喻。“浴乎沂”既可清洁身体,又可净化心灵,因为水在古人心中是神圣的。《礼记儒行》有“儒有澡身而浴德”之说。
  在我国古代哲人眼中,自然不是无生命的存在,同人一样具有思想感情、品格情操。古人面对人格化的山川,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
  因为曾点的政治抱负是通过春风沂水的描叙而曲折表露出来,所以见仁见智,可以圆通,似不必拘泥于一说。按照这个原则,我这里可以提出另一种根本不同于上述意见的看法,根据是《论衡明雩篇》:
  曾皙对孔子言其志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曰:“吾与点也!”鲁设雩祭于沂水之上。暮者,晚也;春谓四月也。春服既成,谓四月之服成也。冠者、童子,雩祭乐人也。浴乎沂,涉沂水也,象龙之从水中出也。风乎舞雩,风,歌也。咏而馈,咏歌馈祭也,歌咏而祭也。说论之家,以为浴者,浴沂水中也。风干身也。周之四月,正岁二月也,尚寒,安得浴而风干身?由此言之,涉水不浴,雩祭审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