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860字。

  2020届江苏省十三大市高三语文期末联考
  作 文 汇 编
  2020年2月
  [2020•常州期末]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你知道应该在什么场合承认自己的渺小吗?在智慧面前,在美面前,在大自然面前,但不是在人群面前,在人群中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尊严。
  要求:
  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
  ②不少于800字;
  ③明确文体,诗歌除外;
  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整体把握】
  本题为材料作文。写作的时候要注意认真审题,材料中所提到的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我们在什么地方可以承认自己的渺小,一是我们在什么地方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尊严。后一层含义是重点,也就是说,这篇作文最准确的立意是:一个人在人群中不可以承认自己的渺小,而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尊严。
  这句话是从正反两方面讲的:“不可以”和“而应该”。主语是同一个人。该文的中心应该讲人的尊严——个人的尊严;讲国家或民族的尊严是不符合题意的。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该文讲尊严有一个限制条件,那就是“在人群面前”、“在人群中”,这儿的“人群”就是“人”的意思,是相对于原句中“上帝”“智慧”“美”“大自然”这些非人格的事物而言的。
  【立意参考】
  ①人生需要尊严;
  ②尊严是人的脸面;
  ③可贵的尊严;
  ④要敬畏自然/智慧/美。
  【参考例文】
  总是有人不知“渺小”
  作为俄罗斯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契诃夫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信奉上帝,他苦求知识,他向往美,他敬畏自然与智慧;在这些事物面前,他觉得自己很渺小,甚至低到了尘埃里。他第一次与朋友一起打猎,枪响之后,一只鹭丝落在脚下,痛苦地挣扎着,这让契诃夫手足无措,他实在不忍心看它受罪,他闭上眼睛,折断了它的脖子。他从此再也不打猎。他坚信人类大自然面前应该是渺小的,人类没有权力主宰大自然。
  他在人群中永远保持着尊严,也为别人争取尊严。他去萨哈林岛(中国称库叶岛)实地考察监狱的情况,后来,他专门写了一本厚厚的《萨哈林游记》,这可不是普通的小资文学,里面全是对犯人情况的记录。此书迫使沙皇政府改善了境内犯人的待遇。
  渺小与伟大,尊严与良知,在契诃夫身上结合得多好。
  人性是很复杂复杂的,契诃夫一类者,其实是少数。而在一些所谓伟大者的身影上,我们却没有发现美德与尊严。如同《丑小鸭》中的那位胖胖的功勋老母鸭,她以一位伟大者的形象而出现,而其内心只想多得到一个鳝鱼头。仔细打量周围,这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