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300字。
7 《儒林外史》——匡超人
◎课文导读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这是《儒林外史》开篇语,也是整本书的灵魂所在。“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为了权势,为了财富,儒林学子废寝忘食地读书,从黑发垂髫考到白发苍苍。吴敬梓以其幽默诙谐的语言,把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面刻画得入木三分。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小说中,被鲁迅许以“伟大”二个字的只有两部作品,一是《红楼梦》,一是《儒林外史》。
《匡超人》一文中,匡超人在马二先生的训导下,逐渐热衷功名,并且到京城攀高结贵,停妻再娶,作者通过一系列的人物活动,揭示了八股文、科举制度怎样使一些朴实的年轻人逐渐堕落为追名逐利的庸人,甚至变成了忘恩负义的无赖、文痞的现象,充分揭露了封建礼教和科举制度的罪恶。
◎思路梳理
匡超人第一部分(1~3)→考取功名,朋友潘三下狱第二部分(4~6)→打发妻子回家,重又娶妻第三部分(7)→回乡取结,逢妻子去世第四部分(8)→与潘三划清界限第五部分(9)→取结归京路上厚颜吹嘘
[国学知识诵读区]
◎背名句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2.《论语》中孔子用“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两句,强调不仅要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要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两句,从内外两个方面阐释了导致亡国的原因。
◎读经典
经典: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大学》
翻译:之所以说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是因为不能管教好家人还能管教好别人,是没有的事。所以,有修养的人在家里就受到了治理国家方面的教育。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侍奉君主;对兄长的恭敬可以用于侍奉官长;对子女的慈爱可以用于统治民众。
赏析:从词语关系看,国和家的关系是如此血肉相连,密不可分;尤其是在以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