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140字。
南京市栖霞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8页,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标“▲”处表示此处的答案应写在答卷纸上。
一(33分)
1.根据语境完成题目。(9分)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金陵酒肆留别》中的诗句。六朝古都南京,文化脉络连绵千年,文学名家bèi出,文学佳作灿若星辰。如雷guàn耳的大文豪李白与一众金陵子弟筵席相别,也佐证了南京是一个文学浸润的都市。美丽的湖山常常掺杂着诗灵,伟大的城市往往撩逗着人心。让我们一起领略这座“世界文学之都”的魅力……
(1)请在方框中用正楷字或行楷字临摹下面的文字。(3分)
正楷: 行楷:
【分析】(1)本题考查汉字的书写。解答此题用正楷或行楷正确、规范地抄写指定的内容即可。书写时力求美观。
(2)本题考查字音与字形。根据平时对字词的积累,“文人名家bèi出”写作“文人名家辈出”,表示名人一批一批地连续出现;“如雷guàn耳”写作“如雷贯耳”,“筵席”的“筵”读作yán,“掺杂”的“掺”读作chān。
【解答】答案:
(1)世界文字之都
(2)辈;贯;yán;chān
【点评】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多积累,多练习。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4分)
文人名家bèi出( ▲ ) 如雷guàn耳( ▲ ) 筵席( ▲ ) 掺杂( ▲ )
(3)王羲之、曹雪芹、吴敬梓、鲁迅、徐悲鸿等文化名人都曾在南京居住过,晓霞想就此拟写一副对联,她写好了上联,以下选项中作为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上联:吴敬梓冷眼观世,《儒林外史》讽丑恶
A.王羲之入木三分,《兰亭集序》耀古今 B.周树人深情怀旧,《朝花夕拾》忆故人
C.曹雪芹历经沧桑,《红楼梦》名扬中外 D.徐悲鸿执着求美,《愚公移山》赞毅力
【分析】本题考查对对联的能力。我们可以先分析上联。上联的结构是这样的:人名+偏正短语,书名+动宾短语。同时前面的人名必须是后面书名的作者。这样我们逐个分析所给选项,然后做出答案。
【解答】A.有误,“入木三分”是一个动补短语。
B.正确。
C.有误,“名扬中外”和“讽丑恶”字数不同。
D有误,《愚公移山》与徐悲鸿没有关系的。
故选:B。
【点评】对联的特点: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内容相关,上下衔接;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仄起平收,音调和谐。
2.用诗文原句填空。(8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 ▲ 。 (诸葛亮《出师表》)
(2) ▲ ,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人生自古谁无死, ▲ 。 (文天祥《过零丁洋》)
(4)春蚕到死丝方尽, ▲ 。 (李商隐《无题》)
(5)余秋雨说:“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深刻的怀古之情、兴亡之叹。”许浑在《咸阳城东楼》中感慨道:“行人莫问当年事, ▲ 。”辛弃疾也感慨那千古兴亡之事都似“ ▲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张养浩面对“ ▲ , ▲ ”的潼关发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悲叹。(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在背诵默写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
【解答】答案:
(1)不求闻达于诸侯(重点字:闻)
(2)山回路转不见君
(3)留取丹心照汗青(重点字:丹)
(4)蜡炬成灰泪始干(重点字:炬)
(5)独立寒潭空几秋,不尽长江滚滚流,峰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