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940字。
2020高中语文-古诗鉴赏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专项训练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晚出新亭
阴 铿kēng
大江一浩荡,离悲足几重?
潮落犹如盖,云昏不作峰。
远戍唯闻鼓,寒山但见松。
九十方称半,归途讵有踪?
这首诗,是写江上景色的写景以抒情。新亭在建康(今南京市)境内,是朝士们游宴之所。诗的起势不凡,首句写景,次句写情。江水浩荡而去,离愁却袭上心来,真是几重波浪几重悲啊。开首两句即点出“离悲”的主题。
以下四句具体写江景:尽管江上潮势已经低落,但汹涌翻滚的波涛仍然犹如高张的车盖;水面之上云雾沉沉,无有峰峦之状。戍鼓之声从远处隐隐传来,顿添几分肃杀之气;远眺江岸,唯有寒山老松,满目萧索。
“潮落”二句以潮落云昏暗示诗人心潮不平,“远戍”二句则通过戍鼓、寒松一步渲染悲愁的气氛。在这荒寒萧条,满目凄凉的时刻,诗人却不得不孤舟远征,艰难独行,最后两句自然而然的直抒情怀,感叹征程艰难,归程无期。 将落潮、昏云、戍鼓、寒松等景物组合成一幅《孤舟远行图》,意境幽远。
大江一浩荡,离悲足几重。
江水浩荡而去,离愁却袭上心来,真是几重波浪几重悲啊。
离悲:离别的悲愁。
潮落犹如盖,云昏不作峰。
尽管江上潮势已经低落,但汹涌翻滚的波涛仍然犹如高张的车盖,水面之上云雾沉沉,无有峰峦之状。
盖:车盖。此处指退潮时的波浪。云昏:指云雾迷漫。不作峰:谓山峰因云雾迷漫而显现不出山峰的形状。
远戍(shù)唯闻鼓,寒山但见松。
戍鼓之声从远处隐隐传来,顿添几分肃杀之气;远眺江岸,唯有寒山老松,满目萧索。
戍:防军驻守处。古时兵营中以鼓角纪时,日出日落的时候都击鼓。
九十方称半,归途讵(jù)有踪。
如果人的一生九十年,我才刚刚过去一半,现在孤舟远征,可叹征程艰难,归程无期。
讵:怎,岂,难道。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首《晚出新亭》诗,是写山间景色的代表之作,写景抒情,情景交融。
B.“潮落犹如盖”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潮势虽已低落,波涛还像车盖一般。
C.颈联将听觉和视觉相结合,以动衬静,写出了山空人静的宁谧、淡雅。
D.诗歌的结尾一波三折,有余意不尽之妙,并与首联呼应,表现了浓厚的离情。
E. 诗歌语言精练,清新自然,能以浅淡之语道出深浓之情,形象鲜明,意境幽远。
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是如何表达作者感情的。
————————————
1.AC
2.①诗歌首联写江水浩荡而去,离愁重重袭上心头,情景交融,点明“离悲”的主题;②颔联、颈联具体写江行所见所闻,“潮落”二句以潮落云昏暗示诗人心潮不平, “远戍”二句则通过戍鼓、寒松进一步渲染悲愁的气氛,诗人将落潮、昏云、戍鼓、寒松组合成了一幅天山孤征图,表达了诗人孤舟远征、艰难独行的悲苦。③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诗人感叹征程艰难,归程无期,表达了无止境的离愁。
————————————————————————
1.试题分析: A项,“是写山间景色的代表之作”不当,诗中虽然写到了山峰,但诗歌开头一句写了磅礴的江水,颔联、颈联的景色也是江行所见所闻。C项,“宁谧、淡雅”不当,诗歌颈联营造出的是萧索凄凉的氛围。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