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070字。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本单元所讲内容对应“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标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我们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红楼梦》
[学习目标]
1.深入理解作品,享受读书的愉悦,从作品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全书梗概或提要、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介,通过口头、书面形式或其他媒介与他人分享。
2.根据课后学习任务重点阅读前五回、六回至八十回、八十回至一百二十回,重点完成任务中的其中两项。
[方法指导]
1.阅读《红楼梦》这部文学著作,利用书中的回目、序跋、注解等,学习搜集检索作者信息、作品背景、对作品相关评价等资料,进行深入研读。
2.梳理全书回目,把握情节主线,大致了解小说的结构;依线索勾画圈点,力争读通读懂;品味日常生活细节的刻画,分析社会关系与生活习俗,关注人物形象塑造;反复阅读和思考,鉴赏小说的语言特点。
3.阅读整本书,应以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为主,泛读精读相结合,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撰写读书笔记、统计阅读数据等巩固阅读成果,并积极参与讨论交流。
[资料链接]
一、作家名片
曹雪芹(约1715—1763),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颙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史,极受康熙宠信。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