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300字。
第十九讲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分析概括
复习目标
1. 掌握筛选、概括信息的方法。
2. 学会全面分析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态度。
问题纵览
1. 对于分散全文的信息筛选整合不全。
2. 概括能力不强。这是目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3. 不会全面分析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二轮对策
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即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也即作者的见解和主张,是作者思想和世界观的反映。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和态度,有时比较直接、明显、集中;有时则比较分散,需要对有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而有时则隐含于字里行间,还需仔细分析和抽象概括。筛选、概括与分析综合,是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基本能力,但目前考生普遍存在基础不稳的状况。
对策一 掌握科学的概括内容要点的方法
概括的常见方法有以下四种。
1. 抓住关键词句,找准答案起止。解题时,应抓住与答案有关的关键语句,确定题目的答案在文中的具体所在。在多数情况下,文中都有一些词句与题目相呼应,这就给我们找准答案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2. 分析句子关系,理出答案要点。在找到答案的大致位置之后,对相关内容的句子关系进行分析,按要求从中提取答案的要点。
3. 研读意义组合,概括文段大意。就是要研究段落内部的意义组成,对文段的信息进行整合,不遗漏必不可少的重要信息。
4. 根据题目要求,精确组织答案。解题时,不但要正确理解作者的原意,更要准确领会命题的意图。每一道题目,都有其特定的作答要求,诸如语言、字数、角度、方式等方面。作答前,我们就应该弄清题目的具体要求,以免无谓的丢分。另外,要高度重视语言的运用,一般说来,应尽可能地使用原文的语句,摘录有概括性的关键词语。若要用自己的话,也要紧扣原文意思,使用一些有表现力的语句。具体而言,方法有提取法(即提取文中的中心句、主旨句、结论,将其摘取出来,作为概括性文字)、组合法(即组合文中的关键性语句或关键性的词语来进行概括。组合的视点要放在文章总说段的主干之上、文章或者文段各个层次的起始句以及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之上)、自写法(即基本上用自己的语言或完全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典例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习题。
心灵的篝火
张海迪
我写这部长篇时很多次都在想,人们最好在下个千年翻看这部小说。我不是什么预言者,但我坚信,我在这本书里所描述的关于攀登雪山峰顶的一些艰险,到那时也许就不存在了,人们很容易就能登上珠穆朗玛峰——海拔8 848 米的山顶上已有了我们的研究站点,如同昨天和今天在南极建立的长城站。珠穆朗玛峰上的站点最好也叫长城站——世界上最高的长城站。不过我也在想,假如8 848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