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专题测试:专题6 诗歌鉴赏(4份)
2020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专题测试:专题6 诗歌鉴赏 题型1 Word版含解析.doc
2020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专题测试:专题6 诗歌鉴赏 题型2 Word版含解析.doc
2020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专题测试:专题6 诗歌鉴赏 题型3 Word版含解析.doc
2020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专题测试:专题6 诗歌鉴赏 题型4 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六|诗歌鉴赏1个客观题3个主观题
题型1 设题四个角度,解题三个步骤——客观题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众 人
[宋]王安石
众人纷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吾病。
颂声交作莽①岂贤,四国流言旦②犹圣。
唯圣人能轻重人,不能铢两为千钧。
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由吾身。
【注】 ①莽:王莽,汉平帝时为大司马,时群臣奏言“大司马莽功德比周公”,一时“颂声交作”,王莽后篡汉建立新朝,民不聊生。②旦:姬旦,即周公,成王幼年即位,由周公摄政,其弟管叔、蔡叔等造谣攻击他。
1.(对点题)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诗标题的“众人”指普通人,“何足”二字说明作者并不在意他们的议论纷纷,反而坚定地认为这些是非是值得高兴而不值得担忧的。
B.三四句用典,说明大家交口称赞的不一定是圣贤,反之亦然,还巧妙地暗示了自己的处境,且与尾句相呼应,点明了自己做人的方向。
C.从诗歌艺术方面看,全诗以说理和散文笔法为诗,较缺乏形象和情感的打造,虽表现出宋诗重议论的特点,但读起来诗味并不丰厚。
D.本诗内容虽主要写的是对待他人意见的态度,我们却能从中感受到一位立场坚定、充满自信,以圣贤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诗人的风骨。
解析:选A A项,“反而坚定地认为这些是非是值得高兴而不值得担忧的”错误。根据一二句的诗意可知:作者认为面对众人议论纷纷,并不值得争辩,他既不会高兴也不会担忧,表现了诗人高度的镇定。
2.本诗内容恰好阐释了《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现出的哲理,请指出哲理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不畏”二句表现的哲理是:掌握了正确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才会自信地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不被事物的重重表象迷惑。②本诗中的一二句,作者不以众人的议论纷纷而“喜”或“病”,众人的看法不过是像浮云一样,只是事物的表象,三四句中以“贤圣与否不以人的论说而定”举例充分论证了这一点。但作者并不否认像五六句圣人那样以较高的客观标准对人进行客观评价,但无论如何(众人也罢,圣人也罢),人善恶好坏的本质是由人自己决定的,这体现出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真谛。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9分)
醉落魄①
范成大
栖乌飞绝,绛河②绿雾星明灭。烧香曳簟眠清樾③。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④三弄临风咽。鬓丝撩乱纶巾折。凉满北窗,休共软红⑤说。
【注】 ①此词写于作者归隐石湖后。②绛河:天河。③樾:交相掩映的树木。④昭华:古管乐器名,此处指笙。⑤软红:红尘,指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
……
专题六|诗歌鉴赏1个客观题3个主观题
题型3 赏析语言,分析技巧——主观题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
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苏 轼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蹋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尽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词的标题看,这是一首奉和词,奉和的对象是杨元素,内容是写梅花。
B.上阕末句,芳英散落,不偏不倚,掉在客人的酒杯之中,可爱又可恼。
C.上阕由寒雀争看梅花,逗引客来花下,梅花惹人喜爱的美姿不言而喻。
D.末句“一点微酸”是写梅子,诉之味觉,新颖形象,读来意味无穷。
解析:选B B项,“可爱又可恼”有误,从作者写的内容来看,这里并无“可恼”之意。
2.(对点题)词的首二句写景极为高妙,请加以赏析。(6分)
答案:①写寒雀翔集枝头,竞相观赏葳蕤如玉的梅花;②运用拟人手法,侧面烘托梅花的姿态、神韵与品格;③“满”形容寒雀之多,“争”刻画竞相之态,“看”仿佛寒雀很有欣赏眼力,字字写雀,句句写梅,手法高超;④写出了春回大地,诗人会友赏梅的无限喜悦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9分)
牧童词①
张 籍
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②!
【注】 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②截尔头上角:北魏时,拓跋辉出任万州刺史,在从信都到汤阴的路上,因为需要润滑车轮的角脂,派人到处生截牛角,吓得老百姓不敢把牛放出来。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开头两句交代了牧童远牧的原因:村子四周禾黍稠密,怕牛吃了庄稼。
B.“白犊时向芦中鸣”写出了牛儿时而低头吃草,时而举头长鸣的情状。
C.“还鼓长鞭三四声”用“鼓长鞭”这一动作写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