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090字。
[考向定位]
论述文第3题一般为观点推断题。高考语文越来越注重对考生“推断”能力的考查。一种是命题者将文中的信息或观点作为已知条件,并由此得出(推断出)一个结论;一种是命题者根据文中的信息或观点,推断文本之外的其他材料是否符合要求。
技法一 四根据,巧推理
1.根据常识常理推断。有些选项可以通过精读根据常识常理直接推断其错误,几乎不用与原文比对。
2.根据敏感词推断。有些选项中会出现一些敏感词,这些词或表程度,或表范围,或表因果,或表条件,或表已然未然、偶然必然等,要能根据句意判断其是否可疑。
3.根据逻辑关系推断。有些选项本身在逻辑上就存在错误,如强加因果、充分变必要等,要善于从文句和文章中去推断分析。
4.根据细节推断。如果精读选项,不能发现问题,就要从细节对比分析入手,此时最重要的是看准细节。
技法二 抓核心,两步骤
【典例】 (2019•全国卷Ⅰ,原文见专题二)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对于那些认为现实走在小说家想象力前面的作家而言,困难在于如何把握生活的复杂结构和本质内容。
B.对艺术家而言,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既意味着巨大挑战,也能激发创作热情,促使他们投身沸腾的生活。
C.老舍曾说:“不去与劳动人民结为莫逆的好友,是写不出结结实实的作品的。”这与文中情感共同体的理念是相通的。
D.我国当下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由量的问题转向质的问题,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凝聚共识。
[解题演示]
第一步:审题,定准方向
本题考查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第二步:依据原文,仔细比对关系
由原文“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可知,文章强调当下艺术家的创作应注重“好”与“精”,但并未提及艺术家的创作应“少”。“少而精”在文中缺乏依据。
[答案] D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9分)
“轴心时代”的概念是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在《历史的起源及目标》一书中提出的,指公元前8至2世纪这六百年间,印度、中国、古希腊、伊朗和以色列地区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一大批伟大的哲学家或宗教家,由他们提出或在其手中成型的思想观念,奠定了各大文明之后两千多年的走势。按照这一论说,“轴心时代”思维方式一直在深刻影响我们,或者说我们的精神生命一直为其所塑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