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300字。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课内外比较阅读训练
一、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日:“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日:“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日:“善哉!”
(选自《说苑》)
(注)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晋国乐师,目盲。③炳烛:点燃火炬。④昧:昏暗。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
(2)恐已暮矣 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以为/大有所益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C.蒙乃/始/就学
D.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4.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作答)
5.同是“劝学”,比较一下孙权和师旷的劝说方式有何异同?
1. (1)到,等到 (2)迟晚
2.C
3.(1)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
(2)少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如同初升的太阳的光芒一样。
4. 军中多务 恐已暮矣
5.相同点:都根据劝说的对象而采取适合的劝说方法,并且收到好的效果。不同点:孙权现身说法,用自己读书的切身体会来劝吕蒙学习。师旷用形象的比喻让晋平公明白:好学总不会晚。
【解析】
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暮”是“晚”;“及”是古今异义词,“等到”的意思。
2.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C.“蒙乃始就学”的意思是: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依据主谓之间句读,正确的句读:蒙/乃始/就学。故选C。
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当涂(当道,当权)、掌事(掌管政事)”几个词是赋分点;
(2)句中的“好(喜好)、如(像)日出之阳”几个词是赋分点。
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筛选出符合题意的句子填写作答。本题可依据“蒙辞以军中多务”和“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来概括填写作答。
5.考查学生的对比阅读分析能力。《孙权劝学》中的孙权劝说吕蒙读书学习,而吕蒙以“军中多务”为借口推辞,孙权则首先声明要求他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