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2120字。

  古代诗歌鉴赏第一讲
  ——明确考纲,快速读懂诗歌
  一、明确考纲
  《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D级。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要把握艺术形象的内涵,分析、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
  (2)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风格。
  (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达到了什么效果,等等。
  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语言主要是考查诗歌的“炼字”“炼句”和语言特色。表达技巧主要是考查诗歌的章法和技巧。
  【考情分析】
  近三年(2017-2019)高考全国卷Ⅰ、Ⅱ、Ⅲ共9套试卷的诗歌鉴赏文本选取以七言律诗为主,有七言古体诗、乐府诗和五言古体诗的节选,也有五言律诗。这9首古诗的作者均是唐宋有名的大诗人,甚至是有某种雅号的大诗人,比如诗神苏轼、诗王诗魔白居易、诗鬼李贺、诗豪刘禹锡等。从题材上看,题材非常丰富:为国选材即景,酬赠嘱咐亲人,题卷戏赠友人,未及第后即景抒情叙事,题卷抒怀,咏古抒怀,题画酬赠,投谒主考明志,劳动场面描绘等。所选诗歌篇幅精致,情感真挚丰富,写作技法巧妙,文化氛围浓郁,语言优美流畅,风格独具,艺术价值很高。从这9套试卷诗歌鉴赏的选材来看,可以发现所选诗歌除了少量的即景抒情诗,诗歌鉴赏作为最高能力层级(鉴赏)要求的题目,更多地注重诗歌的交际功能:酬(戏)赠、投谒、题卷、题画等。这是高考诗歌鉴赏选材的一大特征。古代诗歌从来不是束之高阁的,也不仅仅是艺术品位或者把玩,更多的是实用功能。这些功能在现在来看变成了交际雅趣,让生活充满文化气息。
  这9套试卷重在考查 “如何写的”“怎么写得这么好”“写了什么”这三方面,“写了什么”是最新出现的趋势。这种命题思路有效地真实地检验了考生是否读懂了诗歌、领会到诗歌的意蕴。中国古典诗歌的特点是含蓄蕴藉,意在言外。这种命题思路切合中国古典诗歌本身的特点,避免了考生运用“答题套路”来蒙混过关。在具体题型上也灵活多变,给考生设置了真实的情境。而且部分主观题目一题二问,在思维上设置了阶梯,需要学生拾级而上,层进得分。情境由浅入深,引人入胜,丰富了思维能力的考查。
  当然诗歌鉴赏仍然要立足于基本要素出题:景物、意象人物性格和心理、作者情感态度等等。写景要考查氛围与景中之情,叙事要考查情节发展与细节,写人要考查具体的性格特点和心理,议论要考查是否准确把握其态度观点。
  诗歌鉴赏的赋分从2018年开始减少到9分,双选题变成了单选题,更加简洁明了。
  二、读懂诗歌
  诗歌鉴赏答题口诀:(一)懂内容,巧翻译,析感情;(二)明题型,理思路,美语言。
  1.懂内容:找谓语,定主干,去修饰。
  【例1】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翻译:我身处异乡,什么地方最能引发忧愁?我独自登上这边城的城楼。暮色渐渐降临,昏黄中只有北来的大雁向南飞,此地荒凉寒冷,往西去更没有州城。听几声塞上号角,时而高越时而低咽响在楼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