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8090字。
2020年湖南省长郡中学高考适应性考试(八)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经常把知晓对方隐私多少作为衡量彼此之间关系亲疏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随着社会发展和公民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中国人才渐渐意识到,隐私其实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格权利,它与社会的文明程度和人的尊严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2010年我国制定的《侵权责任法》,有了明确的隐私权保护条款。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明程度的快速提升,中国公民的隐私权保护意识也得到了很大的强化。人们开始采取多种方式来保护自己的隐私。
随着网络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公民的隐私面临巨大的挑战。大数据时代,公民的所有言行都被数字化,人们真正进入到了一个“数字化生存的时代”,公民的隐私极易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人们的上网痕迹都可以通过快捷有效的大数据挖掘技术,整合成传统媒体时代未曾出现过的数字化隐私。这种隐私具有“无感伤害”的特征,隐私数据被他人非法使用时,公民往往无法及时感知这种伤害的存在,其隐蔽性和滞后性,导致伤害程度加剧。
网络时代,公民的隐私无处安放,每个人正在成为“透明人”,甚至,我们可能会面临一个“赤裸裸的未来”。这样一种局面,和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全体公民对网络认知的不足、隐私保护意识不强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随着新媒体、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公民可以非常便捷地在网络,上获取和分享信息。通过分享,丰富生命的厚度与宽度,引发他人的共鸣,提升自己的生命体验。同时,分享信息也是与他人沟通连接的一种方式,这种情况在社交媒体中体现得更为明显。例如在微信朋友圈中的点赞、跟帖留言,可以有效增加彼此之间的感情黏度。当然,也有一些人通过分享相关的信息来提升流量,赢得经济收益。但是,许多公民并没有意识到他们是在一个公共平台上分享信息,且分享的信息还包含有隐私的内容。与此相对应,相应的电商企业或者是网络平台,也在公民使用网络时,通过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的方法进行数据的深度挖掘。那些数据通过整合,变成了一种有隐私价值的信息。我们自然地将我们的生活、我们所爱的人的生活暴露给全世界,自我暴露实际上成了一种奇怪的强迫症。而隐私,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被大量泄露。
对公民隐私权有效保护,首先需要提升公民的媒介素养和隐私意识。事实上,许多公民对新媒体、自媒体的大众传播媒体性质并没有正确的认知。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在新媒体.上传播分享的信息,可以为更多的人所知晓并且可以快速得以传播。与此同时,许多公民没有良好的隐私保护意识。因为他们并不是很清楚哪些信息是应该被保护的。这些信息一旦被非法利用,可能会对自己的人身造成伤害。与此同时,隐私保护技术也应有所作为。中国公民面临的隐私不保的困境,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关系密切,技术导致的问题应该努力寻求技术解决的途径。网络平台和电商企业等应该采取有效的匿名、加密、数据扰动以及人们普遍关注的“删除”技术,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而政府主管部门政策法规的及时出台,当然是大数据时代公民隐私权有效保护的最后底线。
(节选自《大数据时代中国公民的隐私困境》,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晓他人隐私,曾被视为衡量人际关系的尺子,现在则成了侵犯他人权利的行为。
B.人们在网上购物、分享信息的痕迹并非都成为数字化隐私,不一定造成“无感伤害”。
C.有的网民意识不到信息中的隐私,及分享平台的公共性,致使隐私泄露而不自知。
D.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是造成隐私困境的原因之一,也可以成为隐私保护的积极因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分析国人隐私观念的发展进程,表明隐私的权利意识所具的时代特征。
B.文章分析隐私泄露造成的现实和潜在的危害,论证了隐私保护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C.文章举微信朋友圈例,论证分享信息可丰富和提升自身生命体验,密切朋友间的感情。
D.文章末段属于解决问题,论述保护公民隐私权的主客观条件,不同主体要各尽其责。
3.根据原文内容,属于“大数据时代中国公民的隐私困境”的一项是
A.湘西地区的果农通过淘宝网发布滞销水果的信息,销售情况一时并未得到很大改善。
B.香港警察履行维护香港治安的职责,家人姓名、单位等信息被不法之徒泄露在网上。
C.台湾歌星发文宣布去某地举办演唱会,被获悉消息接机的热情歌迷围堵以至场面失控。
D.市民罗某证件被盗,其身份证被小偷贩卖他人,用作银行贷款,莫名惹来债务官司。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CRISPR-Cas9被称为21世纪最大的生物技术发现之一。这一基因编辑工具革新了实验室的生物技术,有助于疾病研究和加速药物研发进程。该技术还显著影响了基于微生物的工业生产和粮食作物开发。但是真正让它一举成名的却是将其应用于人类基因组的编辑。2016年,来自四川大学的中国科学家首次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开展了人体临床试验,标志着CRISPR-Cas9技术从此开启了人类基因编辑的新纪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