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520字。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2.细读课文,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特点,欣赏文中精妙的语句。
  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4.继承和发扬坚忍顽强、柔中有刚、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重难点突破
  重点: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在黄河精神品质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教学与学法
  教法:
  1.情境导入法:用壶口瀑布的视频创设情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增强直观性,体现人文性。
  3.诵读法:引导学生充分诵读,把握壶口瀑布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法:
  1.圈点勾画法: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
  2.自主、合作、探究法:通过“问题????探究”的教学途径,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分析、比较、思考、讨论、释疑的过程中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诵读法:反复诵读精彩片段,在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语言与体会情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熟读课文,把握壶口瀑布的特点。
  2.整体感知全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把握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结构、思路。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激情导入,学情诊断
  l.情境导入。
  播放壶口瀑布的视频,学生欣赏。
  师:壶口瀑布给你带来的最强烈的感觉是什么?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对壶口瀑布的感觉几乎是一致的:气势宏伟,声如震天,犹如万马奔腾,震撼人心。同学们看到这震撼人心的景观后,产生了怎样的联想呢?生抢答。
  师:大家的联想很丰富哦。散文家梁衡曾两次来到壶口瀑布,他和大家一样,震撼于壶口瀑布之壮美,回去后写了一篇游记《壶口瀑布》(板书课题:壶口瀑布)。他笔下的壶口瀑布是怎样的呢?他由这前赴后继的惊涛骇浪联想到了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作品。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目的是以直观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壶口瀑布的初步认识,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2.作家作品。(多媒体出示)
  梁衡(1946—),山西霍州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其代表作品有《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