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80字。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部编版)
《 登勃朗峰 》教学设计
课题 登勃朗峰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朗读中感受景色的壮美。
2. 了解旅途中的所见所遇之事。
过程与方法 1.了解作者,识记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2.品味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优美又幽默的语言,理解作者的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大自然,以积极美好的心态面对生活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表现欲强,对未知领域有浓厚的探究兴趣。本节课前,他们学习《壶口瀑布》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已经了解了游记的特点以及学习这类文章的方法,因此,教师就要引导学习文本,通过阅读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随着作品去想像和遨游世界,丰富学生见闻并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学生对这个单元的课文是很感兴趣的,只要课前布置好学生预习,课堂上问题设计得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应该能容易把握文章的内涵。
教材分析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共四篇文章,所选的课文都是游记,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登勃朗峰》是本单元的第三篇,这是一篇精美的写景叙事散文,作者通过游勃朗峰的经历,为我们展示了其别具一格的美丽以及独特的风土人情及登山之乐,表现作者自然的赞美和内心的闲适。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朗读中感受景色的壮美。
2.品味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优美又幽默的语言,理解作者的情怀。
教学方法
1、朗读法,这是一篇精美的写景叙事散文,写景的段落可以多形式朗读。
2、引导点拨法:理清文章脉络和找文章写景的地方可以用此法。
2、合作探究法。分析人物的个性特点可以合作探究。
4、精读品味法。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尤须如此。
学习学法
1、重视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
2、尽可能让学生在现有知识储备的前提下推断出合情合理的结论,以期有更多的思维发散拓展空间。
3、预设问题的外延和内涵要有更大的包容性,这样能够吸引“待进步”学生和其他同学一同步入生成空间,而不仅是把问题只留给“优秀”学生。
教学过程
教
学
步
骤
及
教
学
内
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