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40个字。
《登勃朗峰》教学设计
【单元说明】
《登勃朗峰》是人教版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本单元四篇文章体裁都是游记,内容新颖,写法多样,为创新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单元目标】
1.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游记的基本要素,熟悉游记的写法与多样的风格。
2.感知文章所写的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寄寓在景物中的情感,理解作者对景、人、事的感悟与思考。
3.揣摩品味课文的语言,欣赏、积累精妙的语句,领会游记多样化的语言风格。
【教材分析】
《登勃朗峰》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一篇极具特色的游记。课文先用散文笔法写登山过程中所见的勃朗峰景色,后以小说笔法写匪夷所思的“登山”过程,描绘了一位自信风趣的“车夫”形象。写景时笔下极具诗意,文采斐然;写人时刻画生动,尽显幽默本色。这种亦庄亦谐、妙趣横生的文章,学生会感兴趣的。只要学生喜欢,教师适时进行阅读和写作的迁移运用,学生定会收获颇多。
【学情分析】
对初二年的学生来说,这篇自读课文阅读难度并不大,毕竟这之前学生已学过《壶口瀑布》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两篇游记了,已基本掌握游记的特点,已学会赏读一些游记作品。教师可以适当放手,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在学生分享交流时再进行梳理点拨,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语言的品析能力,最后迁移运用到平常的阅读和写作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勃朗峰景色的奇异特点,理出作者的游踪顺序。
2.了解作者,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魅力。
3. 识记并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
过程与方法
课前布置预习,课上交流分享学生的初读感受,然后再用多种方法深入研读课文,体会作者运用优美和幽默的语言描写眼前景物、记叙所遇人物的写作方法,学以致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学习作者的探险精神,学会以积极美好的心态面对生活,学会珍惜。
【教学重点】
1. 梳理游踪,在朗读中感受景美人奇。
2. 品析语言,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和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品析语言,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和写作方法。
【教法】
多媒体教学法、点拨法、仿写法
【学法】
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仿写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给出两张朋友圈晒足迹照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导入语:上一周,朋友圈很多人在晒这张足迹图。左边这张是我们学校图书馆馆长晒的图,据我所知,她已读了很多书,那她为什么还要行万里路呢?
旅行也是一种阅读,在旅行中去认识未知的世界,去探索世界的绚烂。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总得有一个在路上。今天,我们就跟随马克.吐温先生,一起登上西欧第一高峰——勃朗峰,去领略它的风采吧!请翻开课文P104。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