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100字。
内 容 摘 要:
斯丹达尔的《红与黑》是公认的世界名著,作品的巨大魅力在于主人公于连的个性塑造。于连是个文学上的虚构人物,但他的人格特征乃是一种普遍人性的概括,本文力图从作者和主人公的人生经历出发,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探讨于连与斯丹达尔在思想、情感、人生目标上的联系与区别,阐明作者对于连这一主人公形象塑造的影响,描述于连和斯丹达尔的矛盾性和统一性。人影相随 人影合一
----浅析《红与黑》斯丹达尔和于连的矛盾统一
任何一位杰出的作家,他都是他时代的人,他的作品往往是反映他的时代,反映他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思想感情、自己的追求。这仿佛是一条规侓,《红与黑》也不例外。
一
在《红与黑》中,作者习惯地用爱情题材来掩盖面对封建复辟的政治内容。而作品中的主人公于连,从某种意义上讲,便是作者理想的影子,通过于连思想行动的发展,真实地反映了当代法国社会风貌和政治生活。
《红与黑》的素材来自一份“司法公报”。一八二七年某省发生了一起爱情悲剧。一个手艺匠的儿子,在一个神父的帮助下,进了学校,后来当上了一名叫米舒的家庭教师,并和女主人发生了爱情关系,以后他去一个名叫德·卡尔束的家里工作,并追求主人的女儿,但上流社会看不起他,他就企图报复。他首先的报复对象是他原来的情妇米舒夫人,他在教堂里向米舒夫人开了枪。最后这个青年被判处了死刑。这本来是一件普通的社会刑事新闻。《红与黑》的故事情节基本与这案件相同。所不同的是斯丹达尔利用了这样一份材料,在这基础上大胆地展示出了活生生的查理第十统治下的法国社会,通过主人公于连的生活经历描绘出了法国复辟时期的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揭示了当时存在的各色各样的社会矛盾,刻画了贵族、教会、资产阶级,中小资产阶级等各阶级间的错综复杂的斗争。
这部作品原有的副标题是“一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