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480字。

  阶段测试六
  第六课 过关检测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15分,每小题3分)
  (2019•杭州塘栖中学高三摸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中国的文人历来有出游的嗜好。【甲】李白的狂放,除去金樽对月“将进酒”,还是仗剑浩歌“行路难”;而在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途中,大诗人陆游肯定会有不同于“铁马冰河”的全新感受。【乙】相对于逼仄的书斋来说,外面的世界充满了缤纷浩阔的人生体验,“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这又是何等的令人神往!
  于是,他们打点一下行装,收拾起几卷得意的诗文(那大抵是作为“行卷”走后门用的),潇潇洒洒地出门了。【丙】一路上访友、拜客,登临名胜,走到哪里把诗文留在哪里。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这些彬彬弱质的文人肯定会有相当一部分时间要消磨在旅途中,而驿站,便成了他们诗情流溢和远游行迹的一个汇聚点。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还是 B.逼仄
  C.打点 D.潇潇洒洒
  解析:A A.还是:表示行为动作或状态保持不变;或不因上文所说的情况而改变。用在此处不合语境。B.逼仄:(地方)狭窄。C.打点:收拾,准备(礼物、行装等)。D.潇潇洒洒:形容人的举止自然大方。
  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三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解析:C C项,“访友”“拜客”是并列谓语,之间应使用逗号。
  3.(2019•镇江模拟)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他在大学期间最早确立的诗歌感觉,是靠轻逸、收放有度的语言韵律感、呼吸感,________的转喻和带着沉思特征的抒情。这使他的作品获得了一种魅力,感性与智性缠绕在________的语言的肌理中,形成微妙的共振和声音的高纯度。这种写作方式,非常仰赖洞察力的精进及其与感受力的合拍,如________,黑暗中很可能踩空。从他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