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180字。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讲义 专题:文学文化常识、名句
完成时间:60分钟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二十世纪初,一大批苏联进步的无产阶级文学被先进的知识分子介绍到中国来。例如,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传记小说《 》,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 》、《 》〈〈 〉〉,以及〈〈一面〉〉中提到的鲁迅翻译的 (人名)的〈〈 〉〉,以及现代著名的翻译家曹靖华译的 (人名)的 《 》等等,曾激励着一代读书人》。
二、〈〈童年的朋友〉〉 这篇文章赞美了外祖母的爱,如文章的结尾作者深情的写道:
“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 , ,
, , , ,
、 ,—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外祖母的“爱的教育”真胜过许多的高明的教育家!
三、恩格斯在谈到“巨人”的特征时,把“热情和性格”也作为内容之一,鲁迅是中国文化的“巨人”,他的“热情”也是有名的。正如在他1932年在一首〈〈自嘲〉〉诗里流露的“
, ”他的一生都在实践着这一做人的标准。中国现代许多著名的作家如叶紫、萧红、萧军等等都得到过他的关怀。〈〈一面〉〉的作者 (人名),在三四十年代的文坛只是一个无名小卒,却得到了他的无私的关爱。难怪作者在追忆鲁迅时深情地写道:“……现在,先生是死了!我们不愿恣情地悲痛,
; , 。 ,
,继续前进”.。鲁迅的文学创作,与绍兴的地方民俗结下了缘分,我们上学期曾学过他的反映绍兴风俗的散文〈〈 〉〉,这学期学的选自他的散文集〈〈 〉〉的名作〈〈 〉〉虽是一篇追忆童年趣事的散文,但也有浓郁的民俗特色。当然鲁迅还是以小说成就斐声文坛的。他的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收在〈〈 〉〉、〈〈 〉〉两个小说集里。
四、人们常用李商隐的〈〈无题〉〉诗中的名句“ , ”来赞美无私奉献的教师。许多文化名人都写过回忆老师的文章。在中国当代文学中以文艺通迅集
〈〈 〉〉反映抗美援朝斗争而成名的 (人名),写过一篇回忆小学时期的语文教师 (人名)的散文。他记忆中的老师对学生充满了爱心,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抚平学生受伤的心灵,尤其是朗读“五四”时期的 (人名)的白话流云小诗〈〈 〉〉,更是对作者走上文学道路产生了多么有益的影响。用作者的话说:“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五、早熟的文明,悠久的国运,使中国人富于历史感。这一民族特色反映到史学编篡上,便是几千年历史的记录绵长而从不中断。我们这学期所学的〈〈赵普〉〉就是选自〈〈 〉〉。在中国古代,大多数史家确乎自觉或不自觉地以“史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忠于史实,坚持善恶必书,书必直言。〈〈宋史〉〉的作者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他指出了贵为宰相的赵普的人品上的缺点,“ ”但他也有很强的儒家知识分子的优点,“ ”。文中提到的〈〈论语〉〉与〈〈 〉〉、〈〈 〉〉、〈〈 〉〉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合称“四书”,他是士子们应试的必读书目。它是一部 的书。这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难怪赵普直言不讳地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从〈〈赵普〉〉一文中,我们也看到了等级森严的封建礼法,一个“死”字,也有不同的死法,皇帝死叫 ,诸候死叫 ,士大夫死叫 ,平民百姓死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