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1910字。

  《古诗四首》精品题库
  (题文)阅读《观沧海》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小题1)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意理解正确的是(  )
  A.日、月的运行,都是从大海里升起又降落;银河灿烂,也好像是发源于沧海之中。
  B.日、月朗照大海,星星闪烁,辉映于海面。
  C.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好像都是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了一样。
  D.太阳月亮不停运转、银河灿烂,它们有的没入海底,有的投映到海面。
  2.(小题2)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______)
  ②“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______)
  ③“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全景式地描绘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______)
  ④这首诗前八句是实写,后六句是虚写。(______)
  ⑤“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______)
  ⑥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______)
  3.(小题3)对这首诗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面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C.诗人先实写,再虚写,最后抒情。
  D.先全景式地展现大海景象,再描绘岛上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拟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壮阔的情怀。

  【答案】
  1.2.C
  3.【小题2】①√②×③√④×⑤√⑥√
  【小题3】【小题3】D
  【解析】
  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翻译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注意把握关键词。本句中的关键词“若”是好像之意。翻译为: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故选C。
  3.【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①③⑤⑥小题正确。②④错误。②“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虚写。“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两句本来是配乐时用的套语,一般与正文意义无关。
  【小题3】【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和把握。本诗中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国解除了后顾之忧。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表现自己的伟大抱负,阔大的胸襟。故D项理解最正确。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4.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