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060字。

  《谈中国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渊博的学识及深刻的洞察力。
  2.把握作者有关中国诗的观点,以自己的阅读积累深入理解中国诗歌的特征。 
  [教学重点]
  1.从段落构成的分析入手,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
  2.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中国文学首先是诗歌,由《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再到现代诗歌,这些诗歌有怎样的特点呢?(学生自由发言:语言的形象性、凝练性,结构的跳跃性等)如果要更进一步了解诗的特点,那么我们就听听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是怎样说的。(板书课题《谈中国诗》)
  二、预读课文
  作者简介  (投影)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辅仁中学。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与此同时,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 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学术著作《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篇》《七缀集》等。《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语译本。《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多卷本《管锥编》,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 
  三、重点解析
  1.学生诵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划分结构层次。
  明确:本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l段).交代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
  第二部分(第2段),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第三部分(自“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至“我在别处也曾详细说明贵国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这部分又分三层:
  第一层(自“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至“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从诗的篇幅上进行论述:中国诗的特点就是短,它形成的原因则是由于韵律的要求。
  第二层(自“-一位中国诗人说”至“深挚于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