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310字。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课标要求】
  1.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2.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3.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文章,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体会中国的建筑美。
  2.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及方法,体会本文准确严谨又生动形象的语言特征。
  3.学习梁思成先生崇高的民族情怀和爱国精神。
  【课前预习案】
  一、预习提示
  1.通读文章,扫清字词,完成预习案习题。充分利用书下注释和网络资源了解文中相关的专业名词和术语。
  2.再读文章,理清文章结构,总结归纳中国建筑的九个特征。
  3.三读文章,理解文中提到的中国建筑的“文法”,及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体会文章的语言特征,品析比喻手法的运用。
  二、知识衔接
  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广东省新会县人,是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长子。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直到1972年。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
  梁思成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建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在学术研究方面,梁思成教授自20世纪30年代起,对我国古代建筑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他生前写的许多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专著和论文。同时他还以巨大的政治热情,对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很多重要的建议,并参加了北京市城市规划工作,参加了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的设计工作,对建筑设计的民族形式进行了探索。梁思成教授,是我国最早用科学方法调查研究古代建筑和整理建筑文献的学者之一,他的著述是我国建筑界的一份宝贵遗产。
  三、基础知识积累
  1.识读字音
  帷幕(wéi) 屋脊(jǐ) 接榫(sǔn) 穹窿(qióng lóng) 斗拱(gǒng)
  埋怨(mán) 翘首以盼(qiáo) 辍学(chuò)蚂蚱(mà zhɑ)
  凤毛麟角(jiǎo) 角色(jué) 门槛(kǎn)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