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470字。

  第二单元 七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旷安宅而弗居 恒产而有恒心者
  B.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树之以桑
  C.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D.谓其君不能者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
  【答案】A(A.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B.均为介词,用。C.均为介词,到。D.均为代词,……的人)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B.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C.若火之始然 D.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答案】B(A.“要”通“徼”,求取。C.“然”通“燃”,燃烧。D.“内”通“纳”,结交)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不能忍受别人)
  B.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将要掉到井里面)
  C.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不用心想)
  D.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反省自己)
  【答案】A(不忍人:对别人的痛苦、不幸、危难等觉得不忍、同情)
  4.下列各句中,“所以”表原因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D.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答案】C(其余各项均作“用来,凭借”讲)
  5.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A.义,人之正路也 B.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C.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答案】D[D.既是省略句,又是状语后置句,即“治天下可运之(于)掌上”。A、B、C三项与例句都是判断句]
  二、课内阅读
  阅读“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至“不足以事父母”,完成6~9题。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乍:忽然
  B.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端:发端
  C.若火之始然  然:这样
  D.不足以事父母  事:侍奉
  【答案】D(然:通“燃”,燃烧)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先王有不忍人之心 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C.若火之始然 D.仁,人之安宅也
  【答案】C(C.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其余三项均为结构助词,的)
  8.对语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同情心。古代圣贤之君正因为具有同情心,所以才会行仁政。而一旦施行仁政,天下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治理好。
  B.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推导仁政。由于这种恻隐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这就是孟子的思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