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2019年12月\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老高考地区适用 专题十二 仿用、变换句式与修辞运用(课件+随堂练习)
  专题12.ppt
  考案 (16).DOC
  练案 (39).DOC
  练案 (40).DOC
  练案 (41).DOC

  考案[16]仿用、变换句式与修辞运用
  1.仿照下面的一组句子,另选话题,写两组句子。要求:与例句意蕴、修辞相同,句式与字数大致相同。(6分)
  例句:秋叶曾想在冬天里依偎着大树/但是/为了给大树节省养料/它牺牲了自己/欢快地飘向大地
  答:小溪曾想在春日里依偎着大山/但是/为了给大地增加水分/它牺牲了自己/默默地渗入土壤
  浪花曾想在夏日中依偎着大海/但是/为了给海岸增添绚丽/它牺牲了自己/洒脱地撞向岩石(6分,每句3分)
  2.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民族之根,每一个节日都是情感的寄托。请仿照下面的示例,从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中任选两个,写出自己的个性化解读。要求:紧扣节日内涵,与示例构成排比。(6分)
  示例:清明节——暮春三月,梨花凋落,清扫祭台怀亲人。
  答:示例:端午节——仲夏五月,粽叶飘香,划动龙舟悼先人。
  重阳节——暮秋九月,菊花绽放,登高远望思故人。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生动及仿写的能力。先明确元宵、端午和重阳节的节日内涵涉及家人团圆、纪念屈原、登高思亲等,再明确句式要求与示例相同,构成排比,最后要求个性化解读,即自己对传统节日的相关理解,可以从节日时间、形式上加以解说,如吃元宵,赛龙舟,登高远望等。
  3.仿照示例,补写下面三个句子,要求内容贴切,必须运用文化典故,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
  示例:廉蔺交欢、六尺街巷,纳管仲纵孟获,中华民族向来具有宽容的美好品德。
  (1)__南门立木__、__尾生抱柱__,言九鼎诺千金,中华民族向来具有诚信的美好品德。
  (2)__凿壁借光__、__囊萤映雪__,勤补拙荒于嬉,中华民族向来具有勤奋的美好品德。
  (3)__闻过则喜__、__执经叩问__,满招损谦受益,中华民族向来具有谦虚的美好品德。
  【解析】 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题干要求运用文化典故,如果选用其他内容就属于答非所问。另外,答案实际只需要列出六个典故,但需要注意的是所用典故必须与每句横线后的中心保持一致。如第一句中的“言九鼎诺千金”,指向的是能表现“诚信”的典故;第二句中的“勤补拙荒于嬉”,指向的是能表现“勤奋”的典故,第三句中的“满招损谦受益”,指向的是能表现“谦虚”的典故。
  4.古往今来,文人雅士从未停止过对人生的思考、命运的突围。请从所给作品中选择两篇,仿照下面的示例各写一段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
  作品:
  王羲之《兰亭集序》 曹操《短歌行》 王勃《滕王阁序》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示例:
  ……
  练案[41]第五板块
  专题十二 仿用、变换句式与修辞运用
  学案三 修辞运用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个片段。(5分)
  灯,总给人带来无限遐想,总让人感受到爱与希望。巴金先生曾在致冰心先生的信中写道:“有你在,灯亮着,我们不在黑暗中,我们放心了。”后来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先生在巴金先生九八华诞庆贺会上引用这句话表达国人对巴金先生的爱戴敬仰之情。
  要求:(1)以“灯”为话题;(2)选择一个典型事件;(3)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表达准确、鲜明、生动。
  答:晚自习放学的路上,那一束手电筒灯光,就像明亮的火焰,温暖着我的心灵。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接我回家是母亲的必修课。渐渐地,我习惯了每晚与那束灯光的约会。在一个下雪的晚上,我看到母亲踩湿的鞋和冻得通红的双手,泪水一下子从眼里涌出来。“妈,我以后找个同学一起走,您就别来接我了!”“没事,吃完饭也得走动走动。”就这样,母亲用一束手电筒灯光,照亮了我黑夜的路程。
  【解析】 题目要求以“灯”为话题进行写作,在具体写作时,可以选择一件生活中与“灯”相关的事,表达丰富的情感。
  2.阅读下面的材料,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话。(5分)
  一位老登山者说:我发现在登一座高山之前,那些显得特别兴奋的年轻人,多半到后来会爬不上去。因为他们才开始,心脏就已经跳得很快,又不知道保存体力。倒是那些看起来没什么表情,一路上很少讲话,到山顶也没特别兴奋的人,能登上一座又一座的山峰。
  请分别用一句平实的话和一句形象的话(含有修辞手法)揭示登山者话语中蕴含的哲理,均不超过20字。
  答:(示例)(1)对困难要有足够的认识,才能战胜困难。/只有不喜不悲的人,能当得大喜大悲。(2)这就是所说的“非宁静无以致远”(引用)。/平静而坚毅的心是最好的登山鞋。(比喻)
  3.阅读文段一,之后在文段二横线处补写一组排比句,对书斋名的几种含义进行总结概括,每句15字以内。(5分)
  【文段一】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居室兼书房名为“陋室”,表现了高洁的品性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老学庵”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晚年的书斋名,取“师旷老而学犹秉烛夜行”之语铭斋,立志要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学习不止。项脊轩是明朝文学家归有光的书斋。据说,他的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江苏太仓县项脊泾,他以“项脊”命名,有纪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