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490+5450字。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题章正字①道正新居
  朱庆馀
  独在御楼南畔住,生涯还似旧时贫。
  全无竹可侵行径,一半花犹属别人。
  吟处不妨嫌鼓闹,眼前唯称与僧邻。
  近来渐觉青莎巷②,车马过从已有尘。
  [注] ①正字:古代官职名。②青莎巷:唐代杭州城内的地名。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御楼南畔”交代了章道正新居的位置,“独”“贫”二字点明了主人的生活状况。
  B.颔联写新居行径无竹、花半属他人,渲染了“贫”,也暗示新居有一丝清雅之气。
  C.颈联写新居的周边环境,因与僧为邻,受寺院钟鼓的吵闹,故生出“嫌”的态度。
  D.末句化用陶渊明“而无车马喧”“户庭无尘杂”等诗句,反衬新居特点,含蓄蕴藉。
  解析:C [“因与僧为邻,受寺院钟鼓的吵闹”分析错误,吵闹来自御楼,与僧为邻恰显宁静。]
  2.新居主人章道正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案:安贫乐道、志趣高雅、宁静自适之士。①“生涯还似旧时贫”可见安贫乐道;②居处有花、“吟处”、“与僧邻”看出志趣高雅;③居处无车马、无尘杂看出其内心宁静。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
  秋 夜①
  [金]元好问
  九死余生气息存,萧条门巷似荒村。
  春雷谩说惊坯户②,皎日③何曾入覆盆④!
  济水有情添别泪,吴云无梦寄归魂。
  百年世事兼身事,尊酒何人与细论?
  [注] ①这是1239年秋作者在离开济源返回故乡(太原)途中所作。当时金朝已灭
  ……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策临亡,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上表汉室,下移属城,中外将校,各令奉职,权悲感未视事,昭谓权曰: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
  (选自《三国志•张昭传》)
  A.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
  B.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
  C.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
  D.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
  解析:B [“群盗”“孝廉”是句子的主语,前面都要断开。“哉”是句末语气词,后面要断开。“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句子省略的主语是前文的张昭,前面都要断开。“然后”常用于句首,前面要断开。“孝廉何得寝伏哀戚”是完整的一句话,不能断开。因此选B项。]
  [参考译文]
  孙策弥留时,把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率领群臣拥立(孙权为君),加以辅佐。(张昭)上奏章给汉王室,(向孙权)移交下属各城,朝廷内外的将校官员都命令他们要忠于职守,孙权因过分伤感还没有处理政事,张昭对孙权说:“作为别人的后代,贵在能继承先辈交付的重任,光大父兄的遗业,来成就不朽的功业。现在天下动乱,群盗满山,你怎么能一直沉溺于伤心之中,放纵普通人的情感呢?”于是亲自扶孙权上马,率兵出战,这以后众人的心里知道有所归属。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畴至,谒祭虞墓,陈发章表,哭泣而去。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谓曰:“汝何自哭刘虞墓,而不送章报于我也?”畴答曰:“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 瓒壮其对,释不诛也。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一》,有删改)
  A.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