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780字。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梳理
  一、作家、作品简介
  魏征(公元580—643年),唐初政治家。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少年出家。曾参加隋末农民起义。后入唐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后,被擢为议谏大夫,历任秘书监、侍中等职。参预朝政,先后向太宗陈谏二百余事,是历史上有名的敢谏之臣。后以修史功,进位光禄大夫,封郑国公。曾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主张“薄赋敛”,“轻租税”,“息末敦本”,“宽仁治天下”等,对太宗的行动及政策措施给以极有益的影响。其言论见于《贞观政要》。
  《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太宗,即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的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十思”是奏章的主要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即“奏疏”,是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
  二、字词梳理
  (1)长:生长。这里指长得好。
  (2)固:使……稳固。
  (3)浚:疏通水道。
  (4)德义:德行和道义。
  (5)下愚:极愚昧无知的人。用作谦辞。
  (6)明哲:明智的人,这里指唐太宗。
  (7)当神器之重:掌握帝王的重权。当,主持、掌握。神器,指帝位。
  (8)居域中之大:处在天地重大的地位。域中,天地间,语出《老子》第二十五章:“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9)休:喜庆,福禄。
  (10)戒奢以俭:戒暂侈,行节俭。
  (11)凡百元首:(历代)所有的帝王,凡白。所有的。
  (12)承天景命: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景,大。
  (13)殷忧:深深忧虑。殷。深。
  (14)能克终者盖寡: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慨很少。克,能够、盖,表示推断。
  (15)傲物:看不起别人。物,人。
  (16)吴越:吴国和越国,春秋时彼此敌对的两个诸侯国。
  (17)骨肉为行路:亲骨肉成为毫不相干的陌生人。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行路、路人。
  (18)董之以严刑:用严酷的刑罚督察人民。董:督查。胬振:同“震”,威吓。
  (19)终苟免而不怀仁:最终只是苟且于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德。
  (20)怨不在大,可畏惟人:引起民怨不在于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梳理
  一、作家、作品简介
  魏征(公元580—643年),唐初政治家。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少年出家。曾参加隋末农民起义。后入唐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后,被擢为议谏大夫,历任秘书监、侍中等职。参预朝政,先后向太宗陈谏二百余事,是历史上有名的敢谏之臣。后以修史功,进位光禄大夫,封郑国公。曾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主张“薄赋敛”,“轻租税”,“息末敦本”,“宽仁治天下”等,对太宗的行动及政策措施给以极有益的影响。其言论见于《贞观政要》。
  《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太宗,即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的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十思”是奏章的主要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即“奏疏”,是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
  二、字词梳理
  (1)长:生长。这里指长得好。
  (2)固:使……稳固。
  (3)浚:疏通水道。
  (4)德义:德行和道义。
  (5)下愚:极愚昧无知的人。用作谦辞。
  (6)明哲:明智的人,这里指唐太宗。
  (7)当神器之重:掌握帝王的重权。当,主持、掌握。神器,指帝位。
  (8)居域中之大:处在天地重大的地位。域中,天地间,语出《老子》第二十五章:“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9)休:喜庆,福禄。
  (10)戒奢以俭:戒暂侈,行节俭。
  (11)凡百元首:(历代)所有的帝王,凡白。所有的。
  (12)承天景命: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景,大。
  (13)殷忧:深深忧虑。殷。深。
  (14)能克终者盖寡: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慨很少。克,能够、盖,表示推断。
  (15)傲物:看不起别人。物,人。
  (16)吴越:吴国和越国,春秋时彼此敌对的两个诸侯国。
  (17)骨肉为行路:亲骨肉成为毫不相干的陌生人。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行路、路人。
  (18)董之以严刑:用严酷的刑罚督察人民。董:督查。胬振:同“震”,威吓。
  (19)终苟免而不怀仁:最终只是苟且于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德。
  (20)怨不在大,可畏惟人:引起民怨不在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