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170+1600+7290字。
高考必背口袋书专题: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一)
清单一 常见的9种修辞手法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甲事物喻乙事物。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的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如:“闭着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还在我们党内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
④博喻。连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同一个本体。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3)比喻的作用
主要是或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
(4)使用比喻应注意的问题
①要准确贴切。一方面是指本体与喻体之间确有共同点——或者某方面的外部特征、形态类似,或者某一内部特征相仿;另一方面是指本体与喻体之间的情味、色彩必须协调。违背了以上的原则,就是不恰当的比喻。如:出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位娇小的姑娘,胖乎乎的、圆圆的脸庞,一头秀发瀑布似的向后梳着。听说要采访她,涨得满脸通红。
②要合理创新。那些招之即来的比喻,往往也是最缺乏光彩的。只有那些生动贴切、想象新奇、发人所未发、给人以联想的比喻,才是成功的、有表现力的。如:工人们背后议论:“新来的赵厂长,这人——不赖!”王栓说:“敢情是!这人心里没假。他的心是一块阳泉炭,划根火柴就能点着,烧完了是一堆白灰。”
但是,如果故意标新立异,也常常使比喻不伦不类,弄巧成拙。如:听到这个消息,我心中顿时好像爆炸了一颗原子弹。(以令人难以想象也无法理解的事物作喻体,也就丧失了比喻的意义)
③要通俗、形象。一般来说,总是用熟悉的
……
高考必背口袋书专题: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二)
清单二 5组易混修辞手法
1.比喻和比拟
(1)反映事物间的关系不同
比喻是以甲喻乙,两者有相似点,是相似关系;比拟是以甲拟乙,两者融为一体,是交融关系。
[例1]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例2]青蛙唱着恋歌,给荷塘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例1把热闹的“东西长安街”比作“喧腾的大海”,有相似点;例2把“青蛙”模拟成“歌手”来描述,两者融为一体。所以,例1是比喻,例2是比拟。
(2)表达的结构方式不同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比拟的本体和“拟体”成为一统,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不出现。
[例3]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湖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例4]曙色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例3出现了喻体“一片翠蓝的湖水”和比喻词“像”,例4只出现本体“曙色”和比拟词语“流动”。所以,例3是比喻,例4是比拟。
(3)表达的效果不同
比喻重在用浅近的形象的事物去说明深奥的抽象的事物,比拟重在用模拟的方法描述人或物的行为状态。例3和例4能够达到各自的表达效果。
2.借喻和借代
(1)相同点
它们都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例1]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
[例2]他端起杯子,有滋有味地品了一口“龙井”。
例1是借喻,只出现喻体“黑夜”;例2是借代,只出现借体“龙井”。
(2)不同点
①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它只代不喻。
②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构成借代的
……
高考必背口袋书专题: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三)
清单三 变换句式中的5组常见句式
1.整句和散句
整句和散句,是就多个句子(或分句)组合在一起时的结构形式而言的。
“整”和“散”都是指句子的结构形式。形式整齐匀称、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这样的句子节奏鲜明,音调和谐,易于上口,语势强烈。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等都属于整句。结构不整齐,句式不同,长短参差,句中也没有有意安排的相同词语的一组句子叫散句。散句结构自由,形式多样,富于变化,能够自如地讲述事情与表达情感。整句和散句,各有优点,常常结合起来使用。
整句和散句互换,有两个环节要注意:第一,调整和改换句子结构;第二,更换、增减部分词语,适当调整个别语序。散句变整句要加上重复使用的词语或结构,使之和相关内容构成整齐句式,特别是要运用对偶或排比的知识。比如将“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欢乐、忧愁、深思”改为整句,可改为“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使你欢乐,使你忧愁,使你深思”。整句变散句则把整句中重复使用的词语或结构去掉,使相关内容变成细小成分。比如将“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改为散句,可改为“真的猛士,敢于正视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
2.肯定句和否定句
用肯定式来表达的句子叫肯定句。用否定式来表达的句子叫否定句。
表达同样一个意思,既可以用肯定句式,又可以用否定句式。所以,可以根据表达需要来选择句式。同样一个意思,使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在程度上有差别。例如:
信息技术可以掌握。(肯定句式)
信息技术不难掌握。(否定句式)
信息技术并非不能掌握。(双重否定句式)
以上三种不同的句式,表达效果上有差别,由轻到重。用双重否定句式比用肯定句式表达的程度要重,这是一般情况,不是绝对的。有时候,使用双重否定句式比用肯定句式显得委婉。如:这个“棋迷”水平高,参加象棋竞赛不会不获奖。因此,要仔细比较。
肯定句、否定句转换的原则是不能改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