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1790字。

  专题   文言虚词的推断技巧
  ★★考点解读★★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是文言文阅读的重要考点。其中,“文中的”这一限制条件表明,高考主要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文言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虽然文言虚词的意义较多,用法灵活,但是考生如果能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寻求规律,抓住重点和难点,形成一定的推断技巧,就能正确答题。另外,考生要立足教材,结合经典例句,进行归纳整理,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技巧点拨★★
   推断技巧
  1、句意推断法。根据句子的大意来推断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即根据文章的上下文,在总体把握文句意义的基础上来确定某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代入推断法。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几乎所有的意义和用法,但不知道它在某个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那么我们可以把它的每个意义和用法都带入到这个句子中来试一试,如果某个用法和意义讲的通,那么它就可能是这个意义和用法。
  3、语法推断法。文言文中讲究句子对称,在一些文言文尤其是骈体文中,一般来说处于相同位置的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大致相同。我们可以由上一个句子中同位置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来推断下一句话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看是否讲得通,如果讲的通,那么他们的意义和用法可能相同。
  4、标志推断法。有些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具有特殊的标志。比如判断句中的标志“者”“也”“乃”等。被动句中的“见”“于”“见……于”等“也”常在居中表停顿等。其意义和用法是固定的,只要找出它的标志,就能知道它的意义和用法了。
  ★★经典例题★★
  一、【2019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共19分)
  左氏《国语》,其文深闳杰异,固世之所耽嗜而不已也。而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余惧世之学者溺其文采而沦于是非,是不得由中庸以入尧、舜之道。本诸理,作《非国语》。
  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1】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阳失而在阴,川源必塞。源塞,国必亡。人乏财用,不亡何待?若国亡,不过十年。十年,数之纪也。夫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是岁也,三川,岐山崩。幽王乃灭,周乃东迁。
  非曰:山川者,特天地之物也。阴与阳者,气而游乎其间者也。自动自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