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20字。
高考作文文化素养积淀:《论语》中有这么多被曲解的名言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丘本人,“少也贱”,做过仓库管理员,放过牛羊,充当过吹鼓手,他的理想是恢复尧、舜、文、武时期的礼乐,绝对是一个有志青年。
一直以来, 有关孔子的很多名言因解读过多而常为人误解,甚至成为颠扑不破的真理。然而这些名言的真相却会让你大吃一惊。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阳货》,一般在感情上受过伤害的男人,比较喜欢用“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半句话来忧伤感怀,坚决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却没有几个男人能说出后半句:“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其实这句话并非歧视女性,孔子也并非男尊女卑的始作俑者。
真相:要理解这句话首先得理解“小人”这个概念,《论语》中一共二十三章出现了二十四次“小人”,这些“小人”其实绝大多数可以理解为平民百姓或者庶民,这是相对大人和士阶层的另外一个阶层。而此处的“养”字,则指的是相处的意思。
所以,全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讲述的是相处之道,大概意思是:如果站在男性的角度来说,与女子的关系很难处理好;站在官员的角度来说,与平民百姓的关系很难处理好。因为与他们过分接近了他们就不知道谦逊,过分疏远了就会怨恨。
很多人理解古文都会按照现代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又或者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而断章取义,譬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出自《孟子•尽心上》),其中的“为”字有两种读音,但是正确的读法是第二声,这里的“为”是动词,句意为人如果不修习自己的德行,那么天理难容,朽木不可雕也,而并非讨伐人类的趋利性。
以德报怨
误解:这句话出自出自《论语•宪问》,大家常常用这句话去劝人放下,殊不知“以德抱怨”只是一句设问,并不是结论,孔老先生是极力反对打完左脸把右脸也伸过去的感化做法的。
真相:《论语》里的原文是: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老师,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