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540个字。

  七年级(上)•古诗文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1.《观沧海》是一首    (体裁)诗,作者    ,字孟德,    (朝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有《     》《蒿里行》等,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2.“乐府”是    代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    ”,或简称“    ”。它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一种新诗体。

  说明:本册书中的诗歌部分,加曲线的句子为中考易考名句。后面诗歌相同,不再重复说明。
  首句交代观海的地点,为下文所见所闻做铺垫。“观”字统领全篇。
  写观海时俯瞰沧海的全景。“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动静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这四句描写眼前的实景。前两句写山岛的草木之盛,是近看所见,静态描写;“洪波涌起”是远观的动态描写。这四句话由近及远、一静一动,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为下文展开想象埋下了伏笔。
  这是想象的虚景。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气概,这里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了要统一全国的远大志向和开阔胸襟。
  这两句诗在《步出夏门行》各章末尾都有,应为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主旨大意】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时间:5分钟 满分:13分)
  一、诗歌鉴赏。(6分)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了悲凉伤感的意境。
  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3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