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4950+21840字。

  专题07   押题专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①
  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 ①秋试:科举时代于秋季举行的考试。②白苎: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嫩凉”巧妙点题,突出题目中“秋试”之“秋”微凉、清爽的季节特点。
  B.“春蚕食叶响回廊”一句生动贴切地描摹出考生奋笔疾书、考场庄严寂静的情形。
  C.“又携书剑路茫茫”写廓之携书佩剑踏上前路,暗示应考之路艰难坎坷,隐含了担忧之情。
  D.此词在意象运用与意境创设上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朝阳、路茫茫,意境开阔。
  【答案】C
  【解析】词中“又携书剑”展现的是儒雅、刚健、自信的形象,“路茫茫”是写廓之会踏上广阔辽远的应考之路,而不是“暗示应考之路艰难坎坷”,整句流露出的是诗人的鼓励、赞赏之情,而不是“担忧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青玉案 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张 榘①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满袖尘埃推不去。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
  身名都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且尽清樽公莫舞②。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注】 ①张榘:南宋词人。②辛弃疾有词“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深秋清晨,天边淡月,板桥浓霜,瑟瑟西风,枯叶漫舞,菊花含羞;悠远的鸡鸣声中,“嘚嘚”的马蹄,朝那宁静的山野之村行去:一幅荒村行旅图首先呈现于眼前。
  B.“马蹄”三句,化用温庭筠《商山早行》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之意境,一词一景,使本不相关的景物组合起来,构成一幅感情浓烈的图画。
  C.“秋在黄花羞涩处”一句,“羞涩”二字极妙。以拟人、动作
  ……
  专题7  古代诗词鉴赏
  1.(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 许道宁:北宋画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答案】C
  【解析】C项,“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的意思是:一向广阔辽远的万里江山,如今尽入图画,浓缩于窗子大小的尺寸之间。并非“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答案】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解析】先答出尾联的含意,再根据含意去分析作者对这幅画的评价。理解尾联的含意,首先,要理解诗句的表面意思;其次,要结合诗题和前面的诗句理解其深层含意。“此中有佳句”,意思是许道宁的画意境优美,蕴含诗意,文人墨客可以据此创作出诗词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纵使写尽这些佳句,也与画的意境不相关,足以看出画家技艺的高超和画意的优美,致使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
  诗人的评价:从尾联的含意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其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2.(2019•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