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220字。

  专题:古代诗歌阅读
  易错点1  鉴赏诗歌的形象
  1.【2019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因分析】解答本题,不但要关注“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这句话,还应关注全诗。考生如果只分析这一句,易导致概述不全。所以要结合整首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作答,而不能只翻译诗句的意思。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看是鉴赏景象、物象还是人物形象。本题是鉴赏景物,要找出用到来的意象,想象整个画面,概括出意境特点。本题问“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山色远寂寞”描绘夕阳照射之下,远远望去,群山苍茫,笼罩着夕阳的余晖,给人寂寞空旷之感;“江光夕滋漫”写满溢的江水在夕阳余晖中闪耀着特有的光泽;整个画面境界阔大壮美,而又给人寂寥孤独之感。
  【参考答案】描绘了一幅山色苍茫,空旷远寂,夕照增辉,江水满溢的寥廓壮美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或人文景物,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②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典例中只要求概述画面,题目比较简单。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一般需要概括诗歌描述画面的内容,概括意象的内涵,分析意境特征,点明情感。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是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等,答题时先简要描述景物,然后结合诗歌分析渲染什么样的氛围,奠定什么样的情感基调即可。
  具体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