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370字。
《贝多芬百年祭》
胶州二中 薛源
【教学思路】
本文是大师写大师的一篇文章,就审视和赞赏的角度而言,往往是独特的,具有平凡人所没有的认知高度,同时离我们时代比较久远,同时又有对音乐艺术的独到的赏析,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应引导学生利用图书或网络来查找相关人物的介绍评价信息,使自己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在此基础上,细心地研读课文,做整体的感知,然后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问题与同学老师商议,经过研究、整合,明确本文的要点及流程。这样以后,再根据同学们商定的教学重点及提出的问题对课文做细致地研读,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整理,交流对问题的看法和认知体会,从而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理解把握文章的内含,感受到大师及音乐的魅力。为了辅助同学们理解,可以找一些贝多芬著名的音乐来让同学欣赏,增强感性认识,例如:著名的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第六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第九交响曲——欢乐颂……
【教学建议】
1、对于音乐大师贝多芬和文学大师萧伯纳,学生们可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许知道大师名字的学生不少,但真正了解的学生一定不多,因而,教师一定在学生学习课文之前,引导他们利用现代化手段查阅相关的资料,找到相关的音乐,从感性上去了解,然后在结合文本去理解萧泊纳对于音乐的评价,为什么选取了独特的视角,实质上缘于他的“反对为艺术而艺术”,艺术要表现精神的美学观点,才在文中着重阐述贝多芬音乐“反抗性化身”的内涵。
2、教学活动中,可以就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这样,也就抓住了文本的主体。面面俱到的分析讲解是不可取的,一篇文章能解决一两个主要的问题,对学生来说就已经是不小的收获了。
3、对于经典的文章,文本是绝对不能忽略的,尤其像本篇这样有着诗一样精美语言的文章,则更要紧紧抓住它,从语言入手进行品味,选取些关键句,更好地分析到位,理解透彻,这样才能抓住文章的精髓。
4、对于此文语言风格的品味,可以引导学生课下再查找其他大师的作品来加以比较分析,感悟大师语言的不同风格。这也是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多角度地学会阅读,学会分析,学会鉴赏。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一代音乐大师惊人的音乐激情及与命运抗争、永不屈服的人格魅力。
2、学习文章以小见大,叙议结合,揭示内涵的写法。
3、培养学生研读文章、生发思考并自行解决的研究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通过研读,把握人物的个性及音乐的特质。
2、抓住关键的词句,领悟作者寄寓的情感。
难点:
1、理解文中作者对于大师的独特的感悟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