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包括教案和练习。

  12 湖心亭看雪
  1.熟读并背诵课文,体会白描的写法。
  2.整体感悟,细心品读,体会本文的审美意蕴。
  3.联系作者生平事迹及创作背景,体会其家国之思。
  一、导入新课
  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最美在西湖。许多文人墨客用他们的生花妙笔描摹了西湖春夏的美。白居易说“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是杨柳依依生机盎然的西湖;杨万里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明艳妖娆的西湖。那么,寒冬大雪后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湖心亭看雪》。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绝代文学名著。
  目标导学二:朗读训练,通文顺字
  1.初读文章,结合工具书梳理文章字词。
  2.朗读文章,划分文章节奏,标出节奏划分有疑难的语句。
  节奏划分示例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节奏划分思考
  “拥/毳衣/炉火”为什么不能划分成“拥毳衣/炉火”?
  明确:在本句中,“拥”字引起后面两个名词,若不在“拥”字后面停顿,“炉火”一词便失去了“动语”。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能否划分为“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明确:可以,将“舟中人”看作一个定中结构,即可如此划分节奏。
  【教学提示】
  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划分朗读节奏,在划分节奏的过程中感知文意。对于部分结构复杂的句子,教师可做适当的讲解引导。
  导学目标三:结合注释,疏通文义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义,并画出不解之处。
  2.疑问探究:文中说“白”是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代12* 湖心亭看雪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崇祯(zhēn)   拏(ná)    更定(gēng)
  一芥(jiè)       毳衣(cuì)    雾凇(sōng)
  铺毡(zhān)      沆砀(hàng dàng)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余拏一小舟    拏:撑(船)
  (2)拥毳衣炉火        拥:裹 、围
  (3)雾凇沆砀          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4)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哪能    更:还
  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余住西湖       古义:人称代词,我               今义:剩下
  (2)余强饮三大 白而别
  古义: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          今义:白色
  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1)大雪三日(名词作动词,下大雪)
  (2)与余舟一芥( 名词作状语,像一根小草般微小)
  5.下面句子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A)
  A.湖中人/鸟声俱绝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D.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6.写出含有与加点词意义相同的成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湖中人鸟声俱绝(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3)一童子烧酒,炉正沸(人声鼎沸)
  (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5)惟长堤一痕(惟命是从)
  7.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1)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使人想起柳宗元《江雪》中的名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3)描写西湖的诗句很多,例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苏轼笔下的雨后西湖;“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是白居易眼中的初春西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杨万里心中的夏日西湖。西湖的确是个迷人的地方。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 ,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这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一只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
  (3)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天、云、山、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在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我痛饮(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6)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
  02 课内精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