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晚自习巩固小练习新高考浙江专用 专题六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专题六 单文精练一.docx
专题六 单文精练二.docx
专题六 单文精练六.docx
专题六 单文精练三.docx
专题六 单文精练四.docx
专题六 单文精练五.docx
专题六 群文通练二.docx
专题六 群文通练六.docx
专题六 群文通练三.docx
专题六 群文通练四.docx
专题六 群文通练五.docx
专题六 群文通练一.docx
群文通练
群文通练一 树与人
主题解说 树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之一。它也在文学作品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尤其在散文作品中,作者赋予树以生命力,对其倾诉心声,传达喜怒哀乐,表达一种思想象征。下面两篇散文会加深你对树的认识和感情,更会让你在写作中借助树来表达思想感情。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掌上一棵树
刘月新
①大凡古树,多藏于深山老林,人迹罕到之处,像隐士,吸山谷之灵气,纳万物之精华。然而站在我面前这棵一千七百年的古树,则挺立于古黄河南岸的冀鲁平原上,不隐不藏,绅士得很。
②这是棵果树。人们纷纷揣度她的来历。有人说,是黄河水从上游裹挟来的种子;有人说,是小鸟从远方衔来一粒果仁,在此顽强地扎下了根。不管属于哪一种,她绝不是此地最古老的那一棵,因为黄河水在此已经流淌了五千年,而这种树在本地栽培了有两三千年,在她周围,千年左右的老树比比皆是。但我敢保证,方圆百十里地的同类都是她的子孙。
③她到底是棵什么样的树呢?
④她的生长地,在七八千年前,是一片茫茫浅海。随着大自然几度沧桑变迁,海水逐渐退去。到四千多年前,一条奔腾咆哮的大河——黄河,夹带着大量泥沙,如脱缰的野马自高原倾泻而下,流经此地入海,并渐渐淤积成陆地。黄河在入海口平原上左突右冲,频频决口,人们就跟水斗争,出现了大禹治水的壮举。大禹在黄河下游挖河疏浚黄河水,形成扇面形九河。我反复端详这古代的九河图,总觉得它不像扇面,更像是摊开在平原上的一只巨掌——黄河肥沃的淤泥为肉,九河为筋,为骨,为血管,而九河之水则为血管里汩汩流淌的鲜血。京杭大运河由北向南蜿蜒,在手掌内呈弧线将九河串通连接,如同掌纹一般,于是这片平原就更像是一只巨掌了。
⑤古树就是站在这巨掌上的一棵神树。
⑥经历世代风雨雪霜、天灾人祸依旧岿然不动,说明她自有不凡的脾性。她耐干旱,耐盐碱,抗风沙,是极具生存本领的皮实树。此地少雨,又是海侵区,地下水苦咸,把根扎下去,喝也不是,不喝也不是,对她真是一种生死考验;这个毫无遮拦的大平原上,一到春秋,刮起风来可真是长驱直入、昏天黑地,她,就成了承接这狂风的一个勇士。
⑦虽然在本地生存的环境不尽如人意,但她固守着家园,这种倔强脾气,像极了生活在这片大地上的众生。
⑧眼前的她,树皮皴裂,疙疙瘩瘩,树干粗大但中空,透着说不尽的沧桑。在本地,长成一棵同样粗大的柳树或槐树,只需百八十年。但这棵树深谙“慢生活”的哲理,既然来世上一遭,快长疯长不如扎扎实实地缓缓前行,于是,她把树干长成了铁的颜色,铁的质地,铁的密度,把自己长成了一道风景。
⑨她还确确实实是棵母亲树——开花,成荫,结果,结出的果像糖一样甜。
⑩她也极谦虚。一般的花草树木,在早春时就竞相吐芳添翠,此时的她却像睡着了一般,光秃秃的干,光秃秃的枝,悄声地站在春天的喧嚣里,不到芒种时节绝不开花。如果不走近细看,她身上那一排排温润的突起物(即苞
……
单文精练二 小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小 满
肖复兴
①二十四节气中,有几个,我一直不甚了了。小满是其中一个。
②最初认识小满,是读孙犁先生的小说《铁木前传》,里面有个人物,名字叫小满,是个十九岁的姑娘,性格活泼,挺招人喜欢的。她和孙犁先生以前笔下的女人不一样,甚至有些另类。我猜想,孙犁先生给她起这样的名字,就是让她在那个变革的年代里,更充满对爱和对新生活的渴望吧?而只有在这样年轻的时候,才会有这样清新的朝气和天真的憧憬。
③最近上映的电影《万物生长》,男主人公秋水初恋情人的名字,也叫小满。这可是真有点儿英雄所见略同。当然,我国的二十四节气,适合给人起名字,这里暗合着民俗中的文化密码。这个小满十七岁,和孙犁的小满一样,也是对爱情和新生活充满渴望和憧憬,让人心存怜爱。也许,在文学作品里,只有初恋小姑娘的名字,才可以叫小满吧。
④小满小满,小麦渐满。民谣里这样说,说的是小满节气的到来,小麦刚刚灌浆,青青的麦穗初露,远非到了一片金黄的成熟时候。节气和姑娘初恋的形象完全吻合,和那时姑娘的生理与心理完全吻合:只是小满,远非丰满;只是灌浆初始的青涩初恋,远非血液贲张的炽烈热恋;只是麦穗在初夏的风中羞涩地轻轻摇曳,和清风说着似是而非的缠绵情话,远非在酷烈的热风中沉甸甸垂下金碧辉煌的头,摆出一副曾经沧海看穿一切,万事俱备只待开镰收割的骄傲样子。
⑤小满,真是人生的一个好节气。如果说料峭的立春和春分,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萧瑟的小雪和小寒,已是一头霜雪的老太太了;小满则是立在这两者之间最富有生机和朝气的年轻姑娘。这个时候的姑娘,涉世未深,清浅如水,却已不再是一汪雨过地皮湿没心没肺的小水泡,更不是一潭幽深莫测的桃花水。
⑥纵使孙犁笔下的小满,是泛着载不动许多愁的一泓池水;纵使电影屏幕中的小满,是连一叶扁舟都没有驶向对岸的一湾湖水,却都是清澈的还没有被污染的水。小满,之所以让人怜爱,正在于此。世界上还有比初恋更让人觉得美好而值得回忆的吗?初恋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是轻翰掠雨绡初剪,是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那样的清浅可爱,那样的天真纯洁,那样的美好动人。
⑦小满大风,树头要空。这是另一句民谣,说的是在小满时节,忌讳刮大风。因为树的枝头上结出的果实尚未饱满,禁不住大风,会被吹掉。人生中对待同样时候的孩子们,切忌的也是大风来袭。
⑧有一段时间,也就是我们年轻的时代,讲究的是年轻人要到大风大雨中去锻炼。那时候,高尔基的一篇《海燕》格外风靡,号召年轻人像海燕一样,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自然,这一切都是那个过去时代的口号。
……
单文精练
单文精练一 沙海一苗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沙海一苗树
梁 衡
没有在沙漠里生活过的人,不知道绿色就是生命的火种。
世界排行第九的库布齐大沙漠浩瀚无垠。a.沙漠中的达拉特旗(县)如海中一叶,官井村就是这叶上的一痕。但只这一痕,就有一百六十一平方公里。四十年前这里曾是飞沙走石一片混沌。村民住房一律门朝里开,如果向外,早晨起来沙拥半门高,你根本推不开门,人将被堵在屋子里。村里所有院子都没有院墙,如有墙,一夜狂风满院沙,墙有多高沙有多深。b.苏东坡形容月光下的院子,竹柏交影,如积水空明。而风沙过后的院子,沙与墙平,月照明沙静无声。我曾有在沙漠边生活的经历,风起时帽檐朝后戴,走路要倒行。就是进了村也分不清房子、行人。过去像达旗这样的地方,不用说庄稼难有收成,风沙起时,人们赶车出门,就如船在海里遇到台风,车仰马翻,淹没沙海。平时小孩子出门玩耍,也有被风卷沙埋而失踪的。人在这样的地方怎么生存?乡民渐渐逃亡殆尽。
村里有个汉子名高林树,一个名字中有三个木,也该他命中有树。全家人实在过不下去了,就逃到三十里开外一处低沙壕处。一次赶车外出他向人家要了棵柳树苗,就势插在沙窝子里。借着低处一点水汽,这树竟奇迹般地成活了。一年,两年,三年,五年,柳树长到一房高。外来的人站在沙丘上,手搭凉棚四处一望,直到天边也就只能看到这么一点绿,别看只这么一点绿,它点燃了不知多少远行人生的希望。能在这树荫下、沙壕里,喝口水,喘喘气,比空中加油还宝贵。这是茫茫沙海中的唯一坐标,这里就称为“一苗树壕”。时间一长这个地名就传开了。民间口语真是传神,不说“一棵”而说“一苗”,那风中弱柳就如一苗小草,在无边沙海中无助地挣扎。但这苗绿色的生命启发了高老汉,他想有一就有十,就有百,栽树成瘾,几近发狂。凡外出碰到合适的树苗,不管是买、是要,总要弄一点回来。平时低头走路捡树籽,雨后到低洼处寻树苗。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这条老沙壕染上一层新绿。有树就有草,草下的土也有了点潮气。1990年,当地人永远记住了这个年份。高林树在树荫下试种了一片籽麻,当年卖油料竟得了一万两千元。那年头,国家兴起改革,允许有人先富,一个万元户在城里也是让人眼热心跳,更不用说在寸草不生的沙窝子里淘出这么大一个宝。远近的村民纷纷效仿,进壕栽树,种树种草种庄稼。一晃过去快三十年。三十年后是什么样子呢?
2018年8月底,塞上暑气初消,秋风乍起,我有缘来造访这个远近闻名的一苗树壕官井村。高老汉已八十多岁,不再见客。村主任和老人的二儿子领我登上全村最高处,天高云淡,浩浩乎绿盖四野。一物降一物,原来这沙子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